近日,忻城县的壮锦再次成为焦点,随着壮锦国家标准的正式获批,以及一系列旨在推动壮锦技艺传承与发展举措的实施,忻城壮锦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壮锦国标获批,文化传承步入新阶段。2024年10月26日,由南宁海关技术中心主持制定的壮锦国家标准,正式获得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将于2025年5月1日正式实施。这一标准的出台,标志着我国首个少数民族非遗纺织类国家标准正式诞生,对于推动壮锦的保护、传承、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技能培训与创业扶持,助力女性就业创业。在忻城县,壮锦不仅是传统文化的象征,更是推动女性就业创业的重要力量。为促进传统壮锦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忻城县积极举办壮锦非遗手工艺技能培训课堂,为当地妇女提供学习壮锦技艺的机会。 2024年11月27日,“怀梦前行”女性赋能创业计划项目——广西壮锦非遗手工艺技能培训课堂(来宾忻城)开班仪式在忻城县壮锦传承展示基地举行,本次共培训200名妇女成为壮锦传承人。通过培训,学员们不仅掌握了壮锦的织造技艺,还了解了壮锦文化的深厚内涵,为未来就业创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忻城县还通过“企业+壮锦培训+织娘”合作模式,开展居家灵活就业壮锦技能培训,推荐就业,统筹力量研发壮锦文创产品。这一举措不仅推动壮锦技艺的传承与发展,还为当地妇女提供灵活就业的机会,实现了传承与收益的双赢。 “壮锦记忆”复兴行动,线上线下齐发力。为推动壮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忻城县实施“壮锦记忆”复兴行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向广大群众宣传壮族织锦技艺,让更多的人喜爱壮锦、传承壮锦技艺。 线上,忻城县利用抖音、微视频、小红书等平台开设网络教学课程、直播宣传推广、网络带货壮锦文创产品等。通过这些平台,壮锦技艺的传承保护和宣传得到广泛传播,“壮锦记忆”的影响力逐渐扩大。截至目前,通过网络平台开展“壮锦记忆”宣传推广200多次,观看人数超100万人次。 线下,忻城县整合调动各类资源,在忻城莫土司衙署大夫第旧址筹建忻城县壮族织锦技艺传承基地、壮锦文创产品体验坊、壮锦传承教室等。这些基地和教室不仅为游客提供了参观和体验壮族织锦技艺的服务,还为壮锦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展示平台。 此外,忻城县还积极组织推荐壮锦非遗项目和壮锦传承人参加国内外大型博览会、非遗展示、非遗购物节等活动,不断扩大忻城壮锦非遗项目对外传播力和影响力,让壮锦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支持。 政府扶持与社会参与,共筑壮锦文化新篇章。在推动壮锦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忻城县政府发挥了重要作用。忻城县将壮锦发展作为“十四五”期间全县文化发展战略的主攻方向,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壮锦发展工作。围绕组织架构、制度设计、要素保障、氛围营造、作品打造等事项,制定了《忻城县推进壮锦文化五年发展规划》,推动壮锦发展上下协同、落地落细。 为保障“壮锦记忆”复兴行动所需经费,忻城县构建了以政府投入为主、多种渠道筹措为辅的多元投入机制。通过“自给自足+政府扶持+社会捐助”模式,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截至目前,项目总投入经费203万元,其中政府扶持以外资金占98.52%。 除政府扶持外,社会各界也积极参与壮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一些热爱壮锦的手艺人通过不断学习和摸索,成功将濒临失传的壮锦技艺复活并传承至今。同时,一些企业也积极投身壮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通过开发壮锦文创产品、举办壮锦文化展览等方式,推动壮锦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