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山市河里镇环山村,有一位深受村民尊敬的老党员,尽管已到退休的年纪,但他仍然活跃在科技兴农的第一线。他就是来宾市2024年首批乡村工匠、合山市河里镇水稻机械化育秧能手黄学明。 初次见到黄学明时,正值育秧中心的冬闲时期,他在一间简陋的集装箱小屋里,全神贯注地撰写《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指南》。黄学明告诉笔者,前一天村里组织聚餐活动,几个“后生哥”向他讨教水稻高产的秘诀。为帮助大家少走弯路、快速成长,他决定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整理出来,分享给更多的人。 黄学明是河里镇一名普通农民。1978年,当时的他是一名年轻的电工学徒,参加电力培训班后,凭借扎实的学习和实践获得了优秀电工证书,为后来的机械化育秧工作打下基础。 “1984年我刚分回合山市,当时原农业局水果办组织我们这些爱好农业果树栽培的60多人开展培训,陆续学了三年时间。”黄学明说道。 黄学明学以致用,种出来的水稻产量高、病虫害少,大大增强了他的信心。同时,他也意识到,现代农业不仅要靠传统的耕种方式,更需要科技的支持。他开始思索如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积累的经验传授给更多人,共同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在黄学明的用心指导下,育秧中心培育出来的秧苗不但根系发达、叶片翠绿、抗病虫害能力强,而且出苗整齐、成长均匀,移栽后成活率高,田间管理便捷高效。此外,在“联农带农”模式下,黄学明通过育秧中心带动30人就业,其中脱贫户3人,人均年增收超过1万元,有效解决了部分家庭的生活困难问题,也增强了村民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在黄学明心中,稻香不仅是丰收的象征,更是代代相传的农耕文化的延续。他匠心水稻技艺、科技兴农的故事,激励着许多当地青年投身于家乡建设和发展之中,努力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同时让更多农民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红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