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象州县寺村镇积极探索集体经济联农带农联营方式,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以土地入股合作经营,联动村企、联企带农。同时,通过四项举措,试行水稻种植“六统一”管理模式,实现了产业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三赢”目标。
整合零散土地资源,实现“小块变大田”。该镇以横桥村、白崖村为试点,将小块土地“化散为整”,形成连片大田。加快整合土地资源,扩容产业规模,打造寺村镇区域性水稻产业中心,种植面积达1.1万亩,主推丝香、百香、红米等优质品种,年产稻谷超8800吨。目前种植示范区已成立14家专业合作社,采购大型烘干机5台、大型水稻生产作业机械30多台,安装诱虫灯1000余盏,带动水稻种植大户增收42户。下一步,将推动试点范围逐步扩大至谭村、崇山村、岩口村等,并争取向全镇及全县内推广。 引进名企领头带动,实现“销售有保障”。该镇立足“桂中粮仓”资源优势,推进“象州香米”品牌建设,通过“走出去+引进来”方式,引进广西象州象仓米业有限公司,打造万亩高质水稻生产建设示范区,实施粮食生产“耕、育、种、管、收、烘”全程机械化标准化建设,以及产品加工、品牌包装、销售物流等一条龙服务,为水稻机械化、规模化种植打下坚实基础,解决稻谷销售难题。 推行新型管理模式,实现“坐等收粮”。该镇依托企业先进的生产和管理经验,采用“线上+线下”营销方法,推动象州大米品牌建设提档升级。实行“六统一”新型管理模式(即生产资料统一、技术指导标准统一、农机服务统一、田间管理统一、产品销售统一、产品品牌统一),通过“组团托管”,走上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生产道路,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补齐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短板。今年以来,示范区实行“六统一”管理近1000亩,亩产达1009.5斤,同比增长10%;联农带农302户,农户实现“就地丰收”“坐等收粮”的美好夙愿。 实行土地入股合作,实现“分红自由”。该镇创新推行“土地入股”合作经营方式,探索以农民托管土地实现分红的“公司+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由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与广西象州象仓米业有限公司以“六统一”模式开展合作。企业以技术入股,提供机械设备、技术管理以及产、收、销服务;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以资源入股,组织农户以土地干股参与合作,并根据水稻的产出效益给农户发放分红;村集体以劳务入股,负责水稻种植的日常管护,获得相应分红。今年以来,该镇第一季水稻实现村集体增收73万元,农户每亩分红达724元;全年两季增收预计达130万元,户均分红115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