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末冬初,我回到老家,行走在熟悉的乡间小径,静听冬季的足音,细闻久违的泥土芳香,一股股原始的山村气息扑面而来。河滩沟渠、浅水低洼生长的芦苇如同一束束轻盈洁白的鹅毛在嗖嗖的寒风中摇曳生姿,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温柔。
伫立浅滩水湄,茂密的芦苇向着远方铺开,呈现出一幅别致的生态画面。芊芊芦苇,扎根荒野,蔓延生长,拥拥簇簇,蓬蓬勃勃,从苍翠的绿色渐变成浓浓的深色,倩影婆娑地屹立在水中。阵阵清风拂过,芦苇丛里频频传来飒飒的天籁之音,那是多情的风儿用它纤巧的手指拔动芦苇的琴弦,弹奏出宇宙间独特美妙的音符。高的、矮的、粗的、细的、壮的、嫩的一株株芦苇柔曼妩媚地摇摆,如同一个个小精灵般手牵手,肩并肩,风姿绰约地顾盼流情。伸手折一枝芦苇细细端详,幻觉里它宛如一名穿着素白纱裙的窈窕淑女“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衣香鬓影涉水而来。于是,《诗经》里的经典名句一遍又一遍地脱口吟诵:“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记忆里的童年韶光,冬天山寒水瘦,一些河段逐渐断流、干涸。当暖阳洒向大地,芦苇荡成为同伴们玩耍的最佳去处。我们脱掉鞋子,卷起裤脚,挽起衣袖,拨开芦苇丛钻进芦苇荡深处忙碌起来。我们仔细地在一个个小凹泥槽里寻找“洞眼”。当耙开灰黑色的淤泥,黑色斑点的泥鳅摇头摆尾地挣扎,大伙双手迅速一抓,把捉到的泥鳅赶紧装进鱼篓。逮不住的泥鳅滑溜溜的从指缝挣脱,滑腻滑腻地从脚丫钻进泥土。在芦苇丛偶尔会惊喜地遇上一两窝鹌鹑蛋,开心地摸到一些田螺,快乐地捕到几只蚂拐,这些是不错的下饭菜。有时我们砍下芦苇带回家给大人扎成扫帚当作家庭的劳动工具,把芦苇杆编制成一帆帆小竹排,涨水时平铺在水流落差较大的窄流处下方,等待上游的鱼儿跌落到里面,那可是让人欣慰的收获。 阳光透过芦苇的缝隙,细碎的光影斑斑驳驳地在身上跳跃,宛如小幽灵在嬉闹。微风吹过,芦苇叶发出细腻的“沙沙”声响,像春蚕蠕动咀嚼桑叶的响声,像矜持女子的咯咯笑声,又像情侣恋人的窃窃耳语。挤挤挨挨的芦叶轻轻地触碰我的手臂、抚摸我的脸颊,皮肤感受到一丝丝痒痒的感觉,这是它们特有的问候方式。芦苇的轻柔让我的心灵得到放松和净化,忘却尘世的纷扰和喧嚣。 置身芦苇荡,心境静谧惬意。初冬的芦花宛如白衣仙子亭亭玉立于水畔荒滩,恬静、素洁、淡雅。满目的芦花千娇百媚,魅惑人的眼睛,闯入人的心胸,触动人的内心。曼妙的身姿与青山、蓝天、白云融为一体,构成一幅色彩明丽、意境清新的俊美画卷。清澈透底的水面倒映着芦花的倩影,缕缕微风吹来,它们似一个个素衣舞者,迈开轻盈的舞步,扭动纤细的身体,如丝的花絮随着涟漪微微荡漾,仿佛在演绎着生命的旋律。摘下一支芦花,来回地在脸上揉一揉,柔柔的、酥酥的;轻轻地甩打,毛绒绒的芦花羽绒随风飘荡在清湾的天空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顿觉感受到芦花带来的宁静与美好。正如一首歌词深情地唱到:“芦花白,芦花美,花絮满天飞,千丝万缕意绵绵,路上彩云追……”雪白的芦花,是冬日里的韵律,是“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的浪漫;是“夹岸复连沙,枝枝摇浪花”的唯美;是“归舟与飞鸟,相趁入芦花”的禅意。 芦花丛中的蜻蜓时而飞舞盘旋,时而停落在花絮上,与芦花低语着季节的故事,是那般自得其乐;成双成对的蝴蝶扇动着美丽的翅膀翩翩起舞,赋予芦花一种空灵、缥缈的气质,多么的灵动而富有生机;水鸟昆虫在这里浅唱低吟,演奏优美婉转的歌谣,为寂静的河畔增添了几分灵气。我静静地注视着,仿若融入了其中,握住手机不停地按下快门,记录下芦花一抹抹别样的生机和律动。 夕阳西沉,炊烟袅袅。大山里的余晖为芦苇荡铺上一层金色的纱衣,闪耀着缤纷梦幻的色彩,芦花那素雅的倩影深深地印刻在我的心间。我带着对芦花的喜爱与敬意,忘记周围的一切,缓缓地走回村前的小桥,村姑们已在水边洗衣,不远处,政府出资百万元新建的大桥,在霞光的衬托下显得十分的雄伟、壮观,成为时光里一抹难忘的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