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市场信心、激发经济发展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优良的营商环境。2024年,来宾市纪委监委把优化营商环境列入政治监督范畴,紧盯破坏营商环境突出问题,扎实开展领导干部利用职权或影响力插手工程项目谋私贪腐问题、新官不理旧账等专项整治,严肃查处“亲清不分”任性用权、破坏营商环境等违纪违法行为,以有力监督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深化作风建设,以优良作风助推营商环境优化。来宾市纪委监委紧盯职能部门公共事务服务、综合管理权、行政执法权、行政审批权等重要岗位,重点纠治优化营商环境中置若罔闻、推诿扯皮、冷漠懈怠、拖拉疲沓、居功自傲,以及其他“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严肃查处和纠正不打招呼不办事、不请吃喝不办事、不表示“意思”不办事等问题,大力营造勇于担当、干事创业、清正廉洁的工作氛围,进一步推进作风转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充分运用“12345”热线平台,及时收集梳理群众或企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反映党员干部或公职人员的不正之风问题,实行台账式跟踪督办,推动有关职能部门解决行业性问题。 办案是最有力的监督。来宾市纪委监委紧盯职能部门、下级“一把手”和领导班子成员等“关键少数”,重点围绕营商环境领域中设卡刁难、枉法谋私、贪污侵占等腐败问题,深入治理漠视侵害管理服务对象利益、破坏投资环境等违法行为,严肃查处违规干预和插手工程项目、非法收受企业主贿赂以及其他权力寻租、“官商勾结”大搞利益输送等腐败问题,进一步净化营商环境的政治生态。2024年,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县处级干部52人,移送司法机关45人,挽回经济损失3.6亿元,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得到持续优化。 查是基础,关键在治。来宾市纪委监委持续健全完善行贿人“黑名单”制度,将多次行贿、巨额行贿、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企业和个人纳入“黑名单”,作为招投标、政府采购、行业准入、信贷管理等方面资质资格审查的必经“关口”,有效斩断“围猎”与甘于被“围猎”利益链,构建亲清的政商关系,推动腐败问题标本兼治。督促市政数局推进“一分三统”和异地评标工作改革,即分散独立评标、统一开标时间、统一评标时间、统一专家抽取时间,明确专家抽取将由“分散抽”变为“集中抽”,评标将由“集中评”变为“分散评”,常态化开展远程异地评标,避免传统评标过程中暗箱操作和人为干预等问题。2024年,推动行业主管部门清退评标专家8人,暂停1人一年评标资格、2人半年评标资格,处理公共资源交易项目投诉举报2起,惩戒行贿企业2家。4月至12月,全市已完成交易项目674宗,交易金额59.7185 亿元,节支增收2.86亿元,累计为企业直接节约费用约1348万元,让企业尽享政策红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