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是政协委员履职的重要方式,也是反映民生民情的重要渠道。过去一年,广大政协委员聚焦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和民生保障等群众关心、企业关切事项提出提案,为来宾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这些利于国计民生、服务于人民利益的提案落实情况如何?取得了怎样的成效?政协来宾市五届五次会议召开之际,本报特别选取部分提案进行追踪,敬请关注。 破解瓶颈难题 端稳“糖罐子” 提案背景
食糖是国家重要的战略物资,糖业是广西的优势特色产业、重要民生产业,肩负国家食糖供给安全重任,是国家的“糖罐子”、蔗农的“钱袋子”、制糖企业的“命根子”。2022/2023年榨季,来宾市甘蔗种植面积175万亩,而我市在自育甘蔗品种领域却处于空白状态。近年来,来宾市糖业面临种子投入成本高、市场农资价格高、土地流转费用高、群众种植意愿低的“三高一低”问题,以及糖料蔗生产保护区耕地“非农化”突出、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率特别是机收率低、制糖企业对糖料蔗处理能力需进一步加强等问题。 提案回眸 熊爱武等政协委员在政协来宾市五届四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来宾糖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提案建议从加快来宾甘蔗区域性新品种选育、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灌溉技术、加快推动来宾糖业高质量发展及稳住甘蔗种植面积、推进制糖企业转型升级及蔗糖全产业链发展等四个方面着手,推动来宾糖业高质量发展。 提案反馈 市糖业发展局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提案给出回复: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糖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构建来宾市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意见》《关于加快推动来宾市糖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来宾市2024年糖料蔗生产水肥一体化基地建设方案》等政策文件,并向自治区人民政府递交《来宾市人民政府关于将来宾市重点事项纳入向国家部委协调解决事项的请示》,请求国家层面从激励政策、种苗培育、糖料蔗种植、糖企技改、项目建设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市长组织召开了全市糖料蔗水肥一体化建设动员会和制糖企业家座谈会,研究部署推动糖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工作;全市2024年糖料蔗生产水肥一体化基地建设推进会在武宣县召开,研究推动糖料蔗生产水肥一体化基地建设。2024年,全市糖料蔗种植面积稳定在175万亩以上,进厂糖料蔗确保900万吨以上,力争达950万吨,以糖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稳蔗、稳糖、稳农、稳企。 委员回音 “我市大力推进糖料蔗良种繁育工作、加快推进蔗区水利基础设施和糖料蔗生产水肥一体化基地建设,糖业高质量发展卓有成效。”熊爱武委员对有关部门破解发展瓶颈,推动糖业高质量发展表示赞许,对市糖业发展局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答复表示满意。(来宾网-来宾日报记者 韦海臣)
构建解纷格局 提升治理水平 提案背景 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自治区党委把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纳入基层治理和平安广西建设大格局中部署推进,取得明显成效,但一些案件办案质效不高、效果不佳,离人民群众的多元司法需求还存在不小差距。 提案回眸 巫云等政协委员在政协来宾市五届四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构建“三源共治”新格局 综合化解矛盾纠纷的提案》,建议将矛盾纠纷化解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在做实源头预防、深化多元解纷、推动定分止争上持续发力,促进矛盾纠纷源头实质化解,减少诉讼案件增量,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提案反馈 市委政法委对提案给出回复:近年来,我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放在突出位置来抓,以完善排查预警机制为牵引,通过“强组织、建平台、聚合力、优保障”四举措,一体推进“三源共治”“一站式”化解矛盾纠纷,提升基层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2024年第一季度,我市群众安全感排名全区第二,其中矛盾纠纷化解满意度90.19%,排全区第一。 下一步,市委政法委将按照2024年市委政法委工作会议提出的细化“65544333”措施的要求,进一步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司法所、人民调解员、网格员、法律服务工作者等专业优势和资源力量,组织开展好矛盾纠纷精准排查、精细化解工作。同时,依托综治中心“乡呼县应”平台,全量掌握矛盾纠纷情况,持续提高基层治理水平和能力。 委员回音 巫云委员对相关部门采取的措施表示满意。她表示,我市政法部门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实施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推动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有力助推平安来宾、法治来宾建设,为来宾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希望政法部门继续致力于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来宾网-来宾日报记者 莫 岑)
做优课后服务 让教育有温度 提案背景 自2017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以来,全国各地中小学陆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课后服务,我区基本实现小学课后服务全覆盖。这项服务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解决了家长下班与孩子放学时间不同步接送不便、孩子放学后无人看管的问题;另一方面,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发展学生特长,既满足了学生的不同需求,又减轻了家长辅导作业的压力。然而,在课后服务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课后服务内容单一且质量参差不齐、作业布置“一刀切”、学生身心疲惫等弊端。 提案回眸 曾明君委员在政协来宾市五届四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加强小学课后服务管理的建议》的提案。提案建议学校应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提供丰富的服务课程,除提供学习辅导、体育锻炼、艺术培训等方面服务外,还可以组织课外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参与户外实践活动等;合理设置分层作业,因材施教、不搞“一刀切”,满足不同层次孩子的需求;加强对课后服务的管理和监督,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建立健全的投诉和反馈机制,及时解决学生和家长的问题和意见。 提案反馈 市教育体育局对提案给出答复:我市开展课后服务的学校积极拓宽课后服务渠道,不断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努力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并利用少年宫等社会资源开展课后服务;积极开发设置科普、文体、艺术等多种课后服务项目,不断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开发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利用各级教育教学资源平台和优质学校网络平台,免费向学生提供高质量专题教育资源和覆盖各年级各学科的学习资源。 市教育体育局印发《2023年春季学期义务教育学校学生作业管理台账清单》明确了分层作业的设置要求。各义务教育学校出台的作业管理制度对学生书面作业进行总量规划,合理调控作业结构,确保难度不超国家课标。此外,我市认真落实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课后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及《自治区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强课后服务管理和监督。 委员回音 曾明君对市教育体育局的答复表示满意。她表示,课后服务是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能够满足部分学生放学后继续学习或参加课外活动的需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在执行课后服务过程中,学校需要根据学生需求和办学特色确定服务内容与形式,注重服务质量和学生参与度,不断提升教育领域整体水平。(来宾网-来宾日报记者 韦海臣)
加强污染防治 推动绿色发展 提案背景 近年来,我市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在加强重点领域监管、开展隐患排查整治等方面积极作为,生态环境质量呈现稳中向好态势。然而,在推进过程中,仍面临秸秆禁烧和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推进困难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市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的步伐。 提案回眸 卢玉容委员在政协来宾市五届四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的建议》的提案,建议继续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落实全市空气质量重点监控和考核任务;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和监测督查,确保运行正常、达标排放;梳理主要污染物减排支撑项目,完成年度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推进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所环境、废铅酸蓄电池和废矿物油污染整治等工作,确保土壤环境安全;强化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和规范化管理以及辐射环境安全监管,夯实危险废物环境管理基础,确保辖区辐射环境安全;持续高效做好环保审批和服务企业发展工作,对全市审批但未验收的项目依法依规进行查处。 提案反馈 市生态环境局对提案给出回复: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重实效、强实干、抓落实,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3年,全市共处罚秸秆露天焚烧违法案件268起,处罚金额约26.8万元;2023/2024年榨季,全市蔗叶综合利用78.65万吨,利用率84.72%,超额完成自治区30%以上的目标要求。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强化秸秆禁烧区域管控及综合利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及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坚持堵疏结合、健全激励机制,水环境质量保持全国前列,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超额完成。落实危险废物全过程闭环管理,完成对全市45家涉危险废物单位评估,强化核技术利用单位国家辐射安全管理系统信息管理,固体废物及辐射安全管理扎实有效。持续优化环评审批服务,开辟重点项目环评审批“绿色通道”,加强对环评“打捆”审批模式的规范指导,扎实做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2024年以来,在开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监督帮扶工作中,共排查企业102家,其中久试未验企业5家。 委员回音 “承办单位积极履职尽责,有效推动了秸秆禁烧和秸秆综合利用等关键问题的解决。”卢玉容委员对市生态环境局的答复表示满意。她希望,我市继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生态治理和绿色发展引领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来宾网-来宾日报记者 罗倩尹)
点亮文旅品牌 展现城市风采 提案背景
“三月三”是广西标志性文化符号之一,作为政府推动、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一个综合性的文化节庆活动,已成为各地文旅产业发展的新亮点。2023年广西三月三假期,我市共接待游客48.26万人次,同比增长49.71%,实现旅游消费4.01亿元,同比增长53.88%。我市“三月三”文旅消费持续增长,但与广西区内其他城市相较,我市“三月三”文旅品牌竞争优势尚不明显,市场竞争力相对薄弱,在创新与提质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提案回眸 黄晓霞委员在政协来宾市五届四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推进我市“三月三”文旅品牌发展的建议》的提案,建议有关部门要厘清“三月三”文旅品牌发展路径,推动“三月三”品牌与城市形象深度融合,树立和突出海纳百川、热情大方、充满活力的城市形象;打造“三月三”文化地标,整合桂中水城、金秀瑶族自治县瑶族博物馆、武宣七星湖体育综合体等资源,把“三月三”文化有机融入这些场馆建筑之中,形成稳固的文旅经济载体;丰富提升“三月三”节庆活动内涵,推出一批少数民族特色鲜明、面向年轻群体的活动,增强“三月三”文化品牌在年轻圈层中的曝光度和好感度;打造“三月三”文创精品,整合全市少数民族非遗优秀演艺项目,邀请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名家、艺术团、文化消费专业运营机构,共同策划推出一批精品特色文化节目。 提案反馈 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对提案给出答复:近年来,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依托来宾特色民族民俗资源优势,不断深化“三月三”文旅品牌创建,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自2024年始,我市将每年举办“广西三月三·八桂嘉年华”系列活动,包含“魅力来宾”民族秀巡游活动、“唱响来宾”新民歌大赛、“群欢来宾”“壮欢”山歌会、“乐购来宾”非遗大集市等10个子项目。各县(市、区)以当地特色项目为核心,整合地方旅游资源,结合自驾游、研学游、户外讲座、展示展演等多种形式,同步开展一系列民族特色鲜明、面向各类群体的节庆活动。 委员回音 “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正在积极塑造独具来宾特色的文旅品牌,我对此感到满意。”黄晓霞说,希望有关部门继续推进“三月三”文化旅游品牌打造,坚持特色文化与旅游经济融合发展的理念,提升活动内涵、丰富活动内容、打造活动亮点,不断深化“三月三”文化旅游品牌建设,推动来宾文旅高质量发展。(来宾网-来宾日报记者 刘 维)
梯度分类培育 助企“加速跑” 提案背景 国家、自治区相继出台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相关政策文件,而我市中小企业在当前培育体系中获得的针对性服务不足,企业成长缓慢,集聚度偏低、创新能力偏弱。 提案回眸 民进来宾市委会经深入调研后,集体在政协来宾市五届四次会议提交了《关于加快我市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的建议》。提案建议针对我市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类型中小企业的特点和需求,建立健全分层分类梯度培育体系,突出精准服务;加强中小企业人才培养,提高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和水平;实施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携手行动”,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夯实产业基础;出台来宾市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实施办法,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推动广大中小企业“看样学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提案反馈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对此作出答复:加强企业梯度培育,活用政策,在落实既有扶持政策基础上,加强联合调研,为企业提供咨询诊断,有针对性地指导企业提质发展。加强中小企业领军人才培训,提升企业管理能力和水平;立足我市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建立梯度培育库,目前共有市级“专精特新”培育库企业10家、自治区级3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2家。完善创新平台体系,设立来宾市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企业创新平台达24家,其中来宾市绿源科技企业孵化基地被认定为国家小型微型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大力发展低碳产业,推动企业绿色化数字化改造,构建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 委员回音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不是纸上谈兵,扎扎实实地做了很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民进界别委员黄晓霞对承办单位的答复和推进加快我市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工作很满意。她表示,民进来宾市委会于2024年年底再次对全市中小企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发现我市“专精特新”培育库新增不少企业,众多中小企业得到快速发展。(来宾网-来宾日报记者 吴清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