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基层治理的探索之路上,武宣县不断推陈出新,走出了一条“一核多元”的特色治理之路,让社区治理效能显著提升、居民生活更加幸福。2024年,武宣镇仙湖社区裕达・大城小爱小区荣获广西“美好家园”称号,成为来宾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小区,这一成果正是武宣积极探索基层治理的生动体现。 在武宣县的治理实践中,“红色邻里”成为巩固楼宇党建的关键支点。当地创新建立“1+1”楼宇党建模式,着力打通服务居民的“最后一米”。小区党支部成立后,工作人员每日都会前往物业服务点、业委会值班室,仔细巡查小区和楼栋,认真翻阅值班记录,走访特殊群体和党员。同时,小区整合党员力量,成立“楼栋党员志愿服务队”。党员志愿者在服务时主动亮明身份,无论是在公开宣传栏、居民微信群,还是日常交流中,都能清晰看到他们的党员标识,“共产党员家庭户”的牌子也格外醒目。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承诺,争当党的思想宣讲者、居民心声倾听者等“十个践行者”。围绕“一名党员温暖一个楼栋,一个支部幸福一个小区”的目标,同一楼或相邻楼的党员纷纷行动起来,针对居民关心的问题开展各类活动,成功破解了楼宇党建工作中的诸多难题,让党的工作深入到小区的每一个角落。 “网格议事”延伸了基层自治的主线。武宣县积极搭建商住小区“暖心议事厅”,构建起包含“城镇党委会、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党员楼栋长、骨干中心户”的五级组织架构,确保各级组织紧密联系、协同治理。在这个架构下,形成了支部引领、业委实施、物业配合、业主监管的小区自治“闭环”链条,居民自管、自治、自我服务的“聚邻”新模式应运而生,“暖心议事厅”也成为居民乐意前来的党建阵地。为了让议事更加规范有效,武宣县完善“暖心议事厅”实施办法,明确了综治网格员、业委会、物业、居民代表等各方在小区公共管理、居民自治、矛盾调处等方面的职责。如今,“暖心议事厅”聚焦“一老一小”重点群体,已经成为解决居民问题的重要平台,累计为小区居民开展修建图书室、平安建设宣传等实事300余件,调解物业纠纷400余起,30000多名群众从中受益;组织开展爱心义诊、义剪等志愿服务活动150余场,受益群众20000余人。 党建引领是武宣县基层治理的核心动力,拓宽党组织覆盖面是其重要举措。该县将武宣镇13个基础网格细分为266个微网格,推行“10+3全科网格”管理服务工作模式,设置四级网格长架构,并安排县公安局党员民警和辅警充实到基层治理队伍中。在10个社区打造“1+2+N微网格”治理服务体系,选优配强社区和城中村各类干部、网格员,并招募众多网格辅助员,将他们全部编入社区网格。这些网格工作人员充分发挥“熟人、熟地、熟情况”的优势,深入排查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及时更新工作台账,尽早化解矛盾。 武宣县通过“一核多元”的立体化治理模式,在楼宇党建、基层自治、党组织覆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城市基层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也让居民切实感受到了基层治理带来的温暖与便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