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这个镌刻在华夏儿女灵魂深处的节日,无论相隔多远,总能牵引着游子归乡的心。 今年,阿姐带着她的两个孩子哈维和苏芮,跨越重洋,从澳大利亚回到中国,在年前回到了广西金秀大瑶山的老家,只为在熟悉的故土,感受那份独有的 “年味儿”。 两个孩子已经五年没有回来过了,却依然记得外婆做的“大肉”,苏芮还叨念着要吃上一碗香香辣辣的柳州螺蛳粉。 我到柳州白莲机场接机,把他们接到市中心吃饭。柳州,这座充满烟火气的城市,空气中弥漫着螺蛳粉独特的香气。我带他们走进其中一家螺蛳粉店,店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当热气腾腾的螺蛳粉端上桌,孩子们看着红亮的辣椒油、酸笋、腐竹和爽滑的米粉,不禁跃跃欲试。我笑着说:“快尝尝,这可是柳州的特色美食。” 他们小心翼翼地夹起一筷子米粉嗦入口中,瞬间被那酸辣鲜爽的味道征服,吃得津津有味,不一会儿,碗里就见了底。 阿姐说,在澳洲也有华人开的螺蛳粉店,但吃起来都不是那个味儿。 吃完螺蛳粉,我们前往白莲洞穴博物馆,让他们感受中国独特的地质文化和悠久的历史底蕴。第二天,去动物园看可爱的“国宝”大熊猫。苏芮兴奋地和大熊猫合影,还买了许多熊猫的伴手礼,说要带回去送给她澳洲的朋友。 直到夜幕降临,我们回到大瑶山的家中,外婆已做好一桌美味的饭菜,有酸甜排骨、白切鸡和腊肠腊肉,还有刚刚上市的冬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准备享用晚餐。餐桌上,一盘色泽红亮的扣肉格外引人注目。外婆夹起一块块扣肉到孩子们的碗里,说:“这是你们心心念念的的大肉,每到过年,家家户户都会做,寓意着生活红红火火。” 哈维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他说是记忆中的味道,非常怀念。那天晚上他吃了整整三块扣肉,干了两碗米饭,终于抱着肚皮心满意足了。苏芮则是对竹笋感兴趣,她说,是第一次吃那么好吃的竹笋,又脆又清甜。饭后,他们给外婆送上带来的礼物,有澳洲芒果干、葡萄酒、日历等等。外婆说:“回来就回来了,带那么多东西干啥。”说是这么说,她心里还是非常高兴和感动的。 回金秀后,阿姐带着妈妈和两个孩子去爬了莲花山,去银杉公园看了猴子,去瑶族博物馆感受瑶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她想让孩子们在记忆里保留故乡的美丽风景。所以,她坚持让孩子们说中国话,记住自己是中国人,家乡在中国金秀。 她说,上次回来正值疫情期间,很多事情都没有做,留有很多遗憾,这次回来要好好补偿。妈妈也老了,能多陪一年是一年。 然,这次春节之旅的惊喜还不止于此。年前,阿姐决定带着妈妈和孩子们去一趟成都,去感受那座以美食闻名的城市。在那里,除了地道的火锅,他们还品尝了各种特色小吃,如龙抄手、钟水饺、担担面等,每一种美食都让他们感受到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是呀,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 从成都回来后,他们又跟团去了上海、苏州,苏芮的背包里装满了伴手礼,哈维在回国之前也带上了一套唐装和一个悬浮地球仪。孩子们拍了很多照片,收获满满,记忆深刻。他们在微信里跟澳洲的同学朋友炫耀,说在中国玩得很开心,会给他们带礼物。虽然他们说着一口流量的英语,但能在中英双语间自由切换,我想,他们的骨子里还是流着根深蒂固的血脉,有着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因为时间的原因,阿姐一家在大年三十的前两天飞回澳洲,又留下一次深深的遗憾,只能在除夕晚上用微信与外婆视频,祝福老人家健康平安,大家倒上饮料,各自“叮”地碰杯,也算是团圆了。当天晚上,我们在家中守岁,等着12点新年的钟声放烟花炮竹,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这个春节,阿姐不远千里漂洋过海,从澳洲回到中国,从广西柳州到四川成都,再到上海、苏州,一路上品尝美食、了解传统文化,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通过一碗螺蛳粉、一盘扣肉、一个熊猫娃娃,以及一顿热辣的火锅,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传递给两个孩子,让他们即使在异国他乡,也能记住自己的根,记住这份浓浓的 “年味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