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深知农民的不易。”这是全国人大代表、武宣县桐岭镇和律村党委书记韦恒焦常说的一句话。 从曾经的贫困户到全国人大代表,韦恒焦用多年的坚守与奋斗,带领和律村蜕变成“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如今,他即将带着乡亲们的期盼,将基层的声音带到全国两会,为乡村振兴“代言”。 “我们村的哈密瓜基地是2015年建成的,但其实村子里从2005年就开始种植哈密瓜了。”在和律村哈密瓜种植基地大棚,韦恒焦一边检查设备,一边向记者介绍道。 去年,他积极争取资金,投入450万元对基地进行改造升级, 建设了8万平方米的哈密瓜生产机械化创新示范基地。同时,完成作业道路宜机化建设 ,推进智慧农业建设,解决了土壤改良、机械化施肥、自动化育苗、流水线一体分选打包等生产环节全面机械化,实现水肥一体化、全过程监测等现代化管理。 “种植哈密瓜可以说是我人生的转折点,我也见证了它在这片土地上的整个发展历程。”韦恒焦动情地说。近年来,和律村除了成功打造哈密瓜品牌,还依托自身优势发展紫豆、沃柑、凤尾菇和生猪、肉牛等特色产业,先后建成了“千亩哈密瓜扶贫产业园”“万头生猪扶贫产业园”,助推产业发展。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韦恒焦始终牢记自己的职责。今年,他重点关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当前,乡村产业发展面临链条短、要素融合难等瓶颈,严重制约了乡村经济发展。” 针对乡村产业发展的困境,韦恒焦走访了多个乡村产业基地,与农户、企业负责人交流,分析各地产业融合案例,明确政策扶持的重点,提出了降低土地流转税率的建议。 “当前土地流转税率高达20%,影响了企业和农户的积极性,不利于撂荒土地的合理利用和资源的有效配置。”韦恒焦建议,降低土地流转税率,并对参与土地流转的企业和农户给予政策扶持,如税收优惠、贷款支持等,同时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机制,规范流转程序,保障各方权益。同时,他呼吁国家加大对乡村振兴的资金支持,设立专项资金,精准扶持特色产业发展;出台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吸引人才回流乡村;提供技术扶持,搭建农业科技服务平台,促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此外,韦恒焦还特别关注传统节日的假期安排问题。“广西文化底蕴深厚,传统节日是文化传承与民众情感凝聚的重要载体,但现行假期时长和分布存在不足。”韦恒焦建议,针对清明节、中秋节所在的星期,将双休假日与节日公休日进行整合调休,形成3天假期,并把节日当天置于假期中间,这样既能保证群众有相对完整的时间来安排节日活动,又能有效缓解集中出行压力。 “过去几年的履职经历,是不断学习、成长与担当的过程,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我深感责任重大且使命光荣。”韦恒焦表示,今后将继续立足岗位,用行动践行使命,用提案传递基层的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