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武宣古韵》中的一句话:“凡是神秘的地方,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不是诱惑于美丽,就是诱惑于传说。”踏入武宣老街,脚下是被岁月打磨得光滑的青石板路,身旁是古旧斑驳的木质骑楼,刹那间,似有一道无形的时光之门缓缓开启,将我卷入了明清时期那繁华喧嚣的盛世。 这里公馆遍布,商业繁茂。每逢集日,政商名流汇集,百姓交易活跃。骑楼长街里传来粤剧《苏武牧羊》唱段,唱腔悠扬,旋律优美动听。 此时,古城南门悦耳的唢呐声从远处传来,原来是迎亲队伍进城了。打头的两名小厮举着红色迎亲喜牌;八名轿夫稳稳地抬着朱红檀木花轿,轿身雕梁画栋,轿顶金铃轻晃;乐手们吹唢呐、敲铜锣,奏着喜庆曲调;头戴高帽、身穿长袍的新郎官骑马披红绸,满脸藏不住的期待。 老街里人声鼎沸,各族百姓往来其间:壮族男女身着自织土布衣衫,素雅质朴;瑶族同胞服饰绚丽,男子头裹黑布,身着深色对襟短衣,绑腿上绣着神秘图案,女子则头戴五彩头饰,身着绣着独特盘王印的服饰,明艳动人;汉族居民着装典雅,男子长袍宽袖,举止间尽显儒雅,女子襦裙飘飘,领口、袖口绣着精致花纹,温婉贤淑,尽显传统礼仪之风。 老街汇聚了各地商人。福建商铺内摆满铁锅、棉布、红糟、米粉、豆腐等货物,琳琅满目;广东会馆热闹非凡,商人们一边喝茶一边洽谈生意。西门码头停放了货船运来的各色商品;绸缎庄里,绫罗绸缎色泽鲜艳、质地轻柔,引得富家小姐、太太们流连忘返,精心挑选着心仪的布料,与伙计的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杂货铺内,从针头线脑到锅碗瓢盆,各类日用百货应有尽有,百姓们穿梭其间,选购生活所需,不时拿起一件小物件,仔细端详,满脸都是对生活的质朴期待。 街道上,行人摩肩接踵。身着长袍马褂的书生手持书卷,气宇轩昂,步履间尽显儒雅风范,偶尔驻足与同窗好友高谈阔论诗词文章、家国大事;穿着短打衣衫的挑夫肩挑扁担,脚步匆匆,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落,难掩为生活奔波的坚韧与勤劳;还有那梳着发髻、身着鲜艳服饰的妇人,或挎着竹篮,或牵着孩童,在集市中悠闲地逛着,欢声笑语洒落在街巷之中。 街头巷尾,五花八门的特色小吃香气四溢。米粉摊前热气腾腾,摊主手法娴熟,片刻后,一碗鲜香四溢的东乡米粉便端到食客面前。食客三下五除二连汤都喝了个精光。炸葱粑粑的炉子旁围满了人,空气中弥漫着诱人的油香和葱香。孩子们眼巴巴地望着,手中攥着几文铜钱,迫不及待地想要品尝葱粑粑的味道。 西街口的石桌石凳边,棋手正在对弈,吸引众多街坊邻里围观。众人或站或蹲,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有的双手抱臂静静思考棋局走势,有的忍不住轻声讨论,有的拍手为精彩的棋招喝彩,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市井画卷徐徐铺展。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武宣老街依旧热闹不减。红灯笼高高挂起,将街道映照得格外温馨。会馆里,酒香四溢,猜拳行令之声震耳欲聋;夜市上,琳琅满目的小物件摆满了摊位,人们在这光影交错中,尽情享受着太平盛世的繁华与欢乐。 恍惚间,一阵微风拂过,眼前的繁华景象渐渐消散,我又回到了现实之中,但明朝时期武宣老街的繁华景象早已深深地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