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来宾市委政法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以及“守好全国人民糖罐子”的殷殷嘱托,通过构建“一链一网一平台”,扎实推进“平安蔗区”建设,全力护航“甜蜜事业”高质量发展。 聚焦统筹谋划 扣紧蔗区治理“协作链” 眼下,走进桂中各个蔗区,一幅幅协同作战、联合收割的丰收画面跃然眼前。市委政法委高屋建瓴,将蔗区治理纳入全市平安建设的大盘中统筹谋划,取得明显成效。 在“谋”上下功夫。制定印发“1+6”方案,按照“清单+流程图”的方式,明确工作重点、实施流程,推动实施“建要实、管要清、防要牢、打要力、治要融、智要精”等六个行动,推动建设任务落实落地落细。 在“统”上下功夫。发挥政法机关的统筹协调作用,建立完善“五级联动、内部推动、排查滚动、责任牵动、考评促动”等五项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部门之间的对接沟通、协同联动。 在“推”上下功夫。根据“实施标准化、推进项目化、考核指标化”要求,市委政法委将“平安蔗区”建设纳入“2024年平安建设工作目标管理责任状”,以10项考量指标细化清单,助推建设活动走深走实。 聚焦联合治理 织牢蔗区治理“防护网” 有了紧密的“协作链”,还需织就一张牢固的“防护网”。市委政法委通过加强巡查巡防、强化矛盾纠纷调解、建立健全机制等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精心绘就“平安蔗区”新图景。 以打促安。将蔗糖企业及蔗区治安巡防作为重点,推行“派出所民警+巡逻小分队”巡查巡防机制,进一步提升蔗糖企业及蔗区见警率、管事率。坚决打击违规从事地磅经营、哄抬糖料蔗收购价等不良行为,有效震慑涉糖、涉甘蔗违法犯罪,保障制糖企业和其他蔗农合法权益。今年以来,全市蔗区共立盗窃案件611起,同比下降52.3%;侦破案件451起,同比上升22%;整体破案率73.8%,同比上升22%。 以调促管。在重点区域加强矛盾纠纷调解室、蔗区警务室、甘蔗巡回法庭等阵地建设,紧盯蔗区耕地恢复“非农化”整治项目、土地流转及糖料蔗良种良法补贴、甘蔗地界及分地纠纷、工程项目业主拖欠农民工工资等领域,开展摸底排查化解,切实做好“防激化”工作。今年以来,全市共成功调解蔗区矛盾纠纷1385件,调解成功率达96.79%。 以制促治。依托乡镇(街道)平安法治办建立“综治中心+警格+蔗区网格”机制,将重点蔗区纳入网格化管理,有效破解资源力量不整合、管理不精准、保障不到位等治理难题。坚持在蔗区推行“五事共治”机制,通过“五事五办”(操心事抓紧办、烦心事协商办、揪心事攻坚办、急难事马上办、期盼事全力办),累计为蔗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等各类事务1846件,群众满意率98.75%。 聚焦科技赋能 打造蔗区治理“智平台” 科技是提升治理效能的“倍增器”。市委政法委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探索“智慧蔗区”建设,为蔗区治理插上了“科技翅膀”,助力糖业高质量发展。 完善“群众呼”。依托“乡呼县应”平台以及“随手拍”小程序,将蔗区群众诉求纳入各级综治中心管理范畴,规范事件受理、分析研判、分流处理、调度指挥、督办反馈运行机制,畅通“民呼”渠道。截至目前,已上报蔗区网格事件3745件,处理3612件,及时办结率达96.45%。 点亮“智慧眼”。以建设“百姓天网”工程为契机,在蔗区重点片区、地段、路口等位置增设视频监控1708个,将资源接入“雪亮工程”总平台、公安机关情报指挥中心以及综治中心,实现蔗区信息共享、安全共管、平安共建,有效补齐“技防”短板,逐步完善“人防+物防+技防”的蔗区治理闭环。 打通“数据链”。围绕甘蔗种植、生产、加工、检验、仓储物流、交易、监管等全流程,多维度推动各环节之间在“糖业云”平台上实现数据互联,不断提升行业监管与企业管理效率。积极构建“信息+产品+服务+金融+电商”服务模式,打通金融数据屏障,实现金融赋农、惠农到家。如象州县石龙镇木莪村“糖业云”官方服务站的《“糖业云”赋能广西糖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应用》入选广西数字乡村典型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