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兴宾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调解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中的基础性作用,打好人民调解“组合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构建多元网络,筑牢调解基石。加强区、乡、村三级调解网络建设,建成了“以乡镇(街道)调解委员会为主导,村(社区)调解委员为基础,个人调解工作室、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委员会为补充”的调解组织网络体系。目前,兴宾区共建立人民调解组织324个,其中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24个、村(社区)级人民调解委员会291个、个人调解工作室2个、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7个。依托公共法律服务终端建立线上调解机制,不断畅通纠纷化解渠道,实现线上线下矛盾纠纷受理调处工作全覆盖。同时,不断完善调解组织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提高工作效率,为妥善解决纠纷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打造专业队伍,提升调解能力。扩大充实调解队伍,在原有的区、乡、村级调解组织的基础上,结合地方特色资源,广泛吸收老党员、退休教师和干部以及村民骨干等志愿者加入调解队伍,发展“多元化”调解队伍。如河西街道缤纷社区立足实际,成立“和事佬”调解队伍,进一步拓展了新时代人民调解工作的广度。提升调解技能,坚持每年组织开展兴宾区人民调解员能力素质大培训,由经验丰富的调解员、司法所所长、律师等,通过以案讲案、以案讲法分享化解纠纷实战经验,讲解法律法规,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凝聚多方合力,提升调解效能。统筹司法、公安、法院、信访、基层调解组织等力量多元化解矛盾纠纷,不断提升纠纷化解水平。建立诉前调解、访调对接、所所共建等工作机制,各部门齐心协力、整合资源,汇聚多元共治的强大合力。落实村(社区)调委会每周一次、各乡镇(街道)调委会每月一次排查机制,准确掌握辖区内矛盾纠纷情况,确保底数清、情况明。针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认真研判分析,找准“症结”、“对症下药”,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阶段、化解在基层。 强化法治宣教,筑牢防控堡垒。将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与法治宣传相结合,始终把提高群众法律意识作为矛盾纠纷化解的关键环节,深入开展“法律七进”活动,通过发放宣传单、上法治课、解答法律咨询等方式,向群众普及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纠纷、债务纠纷、宅基地纠纷、征地拆迁纠纷等常见的矛盾纠纷涉及的法律知识。将调解与普法有机结合,调解员将法治宣传贯穿于纠纷处理全过程,随时随地开展普法“公开课”,不断提升辖区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引导群众依法依规解决纠纷问题,从根源上防范和减少矛盾纠纷的产生,促进兴宾社会和谐稳定。(卢春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