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小平阳镇元凌村通过完善村规民约、成立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关爱服务“一老一小”活动,不断增强村民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引导群众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弘扬孝善文化,倡树文明新风。 潘桂鲜是元凌村村民,多年来,她与儿媳的关系一直如同母女般亲密无间,从未有过半句争执。在儿媳忙于工作的日子里,潘桂鲜主动承担起照顾孙儿们日常生活起居的重任,对家人的照顾无微不至,无怨无悔,是村里远近闻名的“好婆婆”。家庭和谐,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与付出,而相互理解,则是维系这份和谐最宝贵的纽带,这是元凌村传承好家庭家教家风的一个缩影。 “礼为贵,孝为先,诚为本……”这些朗朗上口、接地气的三字经句式,是元凌村结合实际,征求全村村民意见后编制的村规民约。“近年来,我们根据村里实际情况,通过完善相关工作机制,按照‘事前介入、事中参与、事后监督’的原则,有效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常态化、长效化。”村民石世永说。 元凌村不断深化网格联动工作方式,通过完善网格责任体系,压实村“两委”成员、村民小组长网格化包保任务,动员党员、返乡创业者、“法律明白人”等力量加入“四会”组织,构建移风易俗工作矩阵,将道德评议、红白理事、禁毒禁赌、村民议事等工作融入网格化服务管理日常,延伸到每家每户。通过网格内人员联勤走访,深入一线收集线索,及时察觉群众身边问题,并与群众面对面交谈、心比心规劝,让文明新风入心入脑,移风易俗走细走实。 “我们成立红白理事会以后规范了宴请标准,当时有的家庭不理解,通过理事会上门宣传服务,大家都自觉遵守。如本村的随礼100元,最多不超过200元,每桌酒席控制在300元一桌,人情负担减轻了很多,一个家庭能省下近3万元。”元凌村村民小组长石世干介绍。 元凌村以移风易俗“五个统一”工作法为抓手,规范红白喜事的操办规模、宴席标准、礼金上限等事项,大力推进移风易俗。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开展主题宣传活动等,向村民解读惠民殡葬相关政策,宣传厚养薄葬、丧事简办等典型事例,让“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理念融入村民日常行为规范。“党员们充分发挥带头作用,挨家挨户宣传新思想新文明,引导村民自觉抵制陈规陋习。”石世干说。 “现在村里的婚礼不像以前为了面子而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大家更加注重‘小宴请大亲情’,村集体食堂办婚礼,大家聚在一起热热闹闹的,邻里情谊更浓了。”村民甘丽萍说。 过去,元凌村杂物堆放、乱扔垃圾等一系列问题,导致环境脏、乱、差。为此,村“两委”和村民小组长从源头上“对症下药”,号召村民出钱出力,筹资修建巷道、清理池塘、美化环境。村民自觉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党员、乡贤带头,坚持每月进行2次卫生大扫除,共同维护好村容村貌。如今的元凌村,村屋舍俨然、错落有致、干净卫生,2022年被评为“自治区卫生村”。 移风易俗,改变的不仅是村民的行为习惯,更是价值观念。元凌村正从“一处美”向“一片美”、从“环境美”向“生活美”迈进,让文明之风“小气候”温润移风易俗大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