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工业园区,企业工厂全面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制订单;项目现场,挖掘机轰鸣不断,运输车来回穿梭,工人加紧施工;田间地头,农民们正忙着春耕、春种、春管,一片繁忙景象…… 近年来,忻城县深入实施“工贸强县、农业稳县、城建塑县、开放活县、科教兴县”五大战略,踔厉奋发、真抓实干,推动全县经济社会“稳”的势头有效延续、“好”的因素逐步累积、“进”的态势持续增强,中国式现代化忻城篇章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2024年,全年GDP同比增长5%左右,其中一、二、三产分别增长4.5%、7.8%、3.8%。 工业强基,创新驱动点燃发展引擎 2月17日,忻城县重大项目2025年第一季度集中开竣工活动暨大塘镇液化石油气储配站项目开工仪式在大塘镇举行。其中,开工项目忻城县大塘镇液化石油气储备站投资额5000万元,竣工项目悦城金街(二期)投资额1.36亿元。这是忻城县狠抓重大项目建设的一个缩影。 抓项目、强工贸,一直是忻城经济发展的主业重心和乡村振兴的不二选择。2024年,忻城县坚持“项目为王”理念,统筹推进市级重大项目36个,其中列入自治区重大项目7个。围绕国家“两重”“两新”等重大政策,谋划重大项目44个、总投资85.31亿元,6个风电场项目获得的竞配指标居全市第一,共享储能电站项目开工在即。围绕“五千九百”现代化产业体系,开展招商引资年活动,新签约项目10个、总投资41.24亿元,新引进专精特新企业2家、投资额8.69亿元。忻城县被列为广西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单位,获自治区绩效考核奖励资金50万元和建设用地指标80亩。 “2024年全县预计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1.2%。”忻城县经贸局局长蓝华介绍,2025年忻城将深入实施新一轮工业振兴三年行动和新兴产业培育行动,继续落实月动态监测机制,坚持开展“一企一策”、“红黄绿对症治疗”精准帮扶服务活动,重点推进中亿木材深加工及板式家具生产、念初好物食品加工、青洞风电、信荣达电子设备制造等工业项目全速拓展和生产,尽快形成新的增长点,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农业固本,狠抓产业促进增产增收 忻城作为广西养蚕大县,桑蚕产业历史悠久。如何让老产业焕发新活力?在红渡镇现代化桑园示范基地、六纳村和上浪村标准化桑蚕养殖基地,以及同益国丝、恒业、玉蚕、瑞龙、好运来、东仕鑫丝绸有限公司厂房里,笔者找到了答案。 据广西同益国丝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建云介绍,忻城茧丝绸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1.47亿元,完成了18栋标准厂房主体建设,绸厂、印花厂已开始试运营,目前有工人160余人。该项目将从传统的初加工产品向高附加值深加工产业链延伸,补齐忻城在织绸、炼白、染色、印花等环节上的空白。 “桑蚕产业是忻城农业发展、促农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忻城县委副书记、县长沈国章表示,当地将充分发挥联农带农机制,建造一批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带头发展的桑蚕产业项目和一批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桑蚕生产基地,着力培育更多本土优质企业、合作社等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推动桑蚕一、二、三产业链朝着市场化发展,实现社会经济效益、集体经济收益、群众增收致富等多方面同频共振。 2024年,忻城县桑园面积25.39万亩,发种量118万张,鲜茧产量4.77万吨,鲜茧产值约26.01亿元,带动7万多养蚕户年均增收8000元以上。 除桑蚕外,该县还大力发展育肥牛、育肥羊、糯玉米、糖料蔗、金银花、百香果、中草药等特色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24年前三季度,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国0.8个百分点。忻城牛肉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糯山源牌忻城糯玉米荣获“绿色食品”A级认证。 党建引领,激发经济增长内生动力 “去年我们村集体经济达到81.38万元,比2018年3.6万元增加了70多万元。”忻城县古蓬镇上浪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克敏说,目前已发放分红款29万元,受益群众848户2888人,接下来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政府统筹、群众参与”工作模式,大力发展桑蚕、养牛、养羊产业,争取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最终目的是让村民享受更多“红利”。近年来,忻城县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第一抓手”,采取县委主导、支部实施、党员带头、项目推进的方式,组织各乡(镇)、行政村(社区)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强“造血”功能,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 2024年,忻城县共引导77个村自主实施桑蚕、糖料蔗、育肥牛等项目113个,全县131个行政村(社区)村集体经济收入3935万余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万元的有96个,超过50万元的有18个,超过100万元的有3个。 “我们始终坚持党建领动、人才驱动、示范带动,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掌舵’‘赋能’‘聚力’。”忻城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郑小平表示,下一步将通过不断深化“党建+产业链”模式,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动力,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