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煦暖的春光下,在兴宾区迁江镇高龙村村民王伟的圣女果大棚里,红得鲜艳、黄得亮眼、绿得鲜嫩的果实饱满诱人。几名游客穿梭其间,边采摘边称赞:“这圣女果水分足、口感脆甜,太好吃了。” 这片充满生机的种植基地,承载着王伟兄弟火热的梦想。“我们试验种植西红柿,就是想为乡村振兴尽点力,让乡亲们多一条增收渠道。”王伟在“农业圈”摸爬滚打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虽然生活上有了很大改善,但他心中始终有个梦想,那就是让更多村民增收致富。王伟的三弟王模乾在百色市从事农资生意多年,在农业方面是一名专家,在一次闲聊时,兄弟俩一拍即合。 2022年,带着振兴乡村的梦想,王模乾回到老家,开始了追梦之路。“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项目呢?”王模乾在心中盘算着。 王伟虽然从事农业多年,但他觉得三弟在外打拼多年,见识比自己广,经验也多,更有发言权。 “在百色,圣女果一直种得很好,价格也诱人。”王模乾认为。算了一番“经济账”后,兄弟俩都觉得可行,便决定发展圣女果产业。 确定发展项目,就要着手行动。圣女果种植需要大棚,两人马上采购所需材料。刚开始,大家都没有搭建大棚的经验。为了保险起见,他们在屋前的院子里试验。“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我们觉得应该合格,就在地里扩建3个,没想到最后都被大风吹走了,搭建大棚宣告失败。”王模乾说。这并没有让他们气馁,经过多方请教,最终把几个大棚建了起来。 大棚建好后,又遇到另一个棘手的问题,那就是土地贫瘠,必须改良。王模乾发现,不管怎么改良,就是没法达到自己的要求。“不是缺这种成分就是所需元素含量不足,对圣女果的品质有很大影响。”王模乾说,这种影响表现在口感和品相上。 常规改良措施效果不佳,王模乾便另辟蹊径,改用“袋子”种植技术,既解决土壤问题,又能提升果实品质。如今,3亩大棚的圣女果产量稳定,口感和品质深受市场欢迎,成为当地特色农产品。 看着游客满意的笑容,王模乾又钻进实验棚里。“这是目前我引进价格最贵的辣椒‘樟树港椒’,刚刚结果。如果成功,我们将把种苗和技术提供给村民一起种植。” “我们将对最好的品种进行反复试验,筛选出适合本地气候的品种和种植方案,再将成果推广至其他大棚。”王模乾告诉记者,目前共有8个大棚,除了引进新品种,他们还将轮种哈密瓜,进一步提高产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