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木棉树,我爱木棉花。木棉花花冠五瓣,有橙红色和橙黄色。木棉树矗立于河岸,长在山间或田野地头,火红的花朵点缀乡村田野和江河。木棉花在绽放之时,无一片叶子衬托,花开不见叶,叶绿不见花,洒洒脱脱的,枝丫间直喷出火焰,热烈奔放。
在我的家乡武宣县黔江五马拦江左岸线的武宣大桥桥头河边、武宣二桥(长寿村)、风雨桥河岸,分别生长着几棵高大的木棉树。每年三月,这里的木棉花竞相怒放,红花压枝,争芳斗艳,形成一道木棉花映红黔江的亮眼风景。 武宣风雨桥河岸的木棉树。
站在武仙古城二期住宅小区前面的黔江岸边,放眼眺望江面,黔江的水在五马拦江处打了个转,像是被这五座形似骏马的山峰绊住了脚步,慢悠悠地荡起涟漪。在左岸的一片小树林中,9棵一字排开的木棉树映入眼帘,树上一朵朵木棉花像燃烧的火炬。一艘艘货船经过,河岸的木棉花好像向船员问候:“远航的人啊,祝您一路顺风、一路平安!”船员看到了河岸的木棉花,心领神会:木棉花啊,我学习你铮铮的铁骨矗立江岸,不管环境多恶劣,一年又一年开出美丽的花朵,点缀风光旖旎的五马拦江。我要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驶向成功的彼岸。 位于县城黔江左岸的武宣大桥桥头下,生长着的一棵高大的木棉树,每年木棉花开季,这里成了摄影爱好者的拍摄打卡点。当河面上一艘艘往返的货船经过时,摄影者构好图,抓住时机按下照相机快门,定格木棉花与黔江、大桥、行进中的货船、远山以及河岸绿树掩映的村庄这一美丽画面。夕阳西下时,江面泛起金色的波光,木棉花在暮色中显得愈发深沉,像一团团跳动的火焰。对岸的卜玉村升起袅袅炊烟,与花影交织,构成一幅动人的水墨画。 
位于武宣县城大桥黔江边的木棉花与黔江、山峰、大桥相映成趣。 在风雨桥河岸,生长着的一棵木棉树。一个阳光灿烂的中午,我站在木棉树旁,向江面望去,木棉树枝挂满木棉花。由于视觉原因,一些枝条好像是垂柳一样倒影在水面,恍惚间竟分不清是花映红了江水,还是江水染红了花。没有绿叶的衬托,它们就这样绽放,红得纯粹,红得热烈。偶尔有一只渔船划过,船桨搅动的水波将倒映在江面的花影打碎,化作点点红星,随波荡漾。往西边的五马拦江方向望去,一艘货船正顺流而下。待到船进入我早已构好图的木棉花与江面、山峰同一画面时,“咔嚓”一声,我按下照相机快门,留下这美丽的瞬间。 夜幕降临,木棉花隐入黑暗,但它们依然在那里,静静地守望着黔江。五马拦江的传说在耳边回响,而眼前的木棉,何尝不是这片土地的守护者?年复一年,它们用最炽热的色彩,装点着黔江的春天。 2022年4月14日,我到桐岭镇禄鸿村采风,眺望村东边,群山环抱着美丽的村庄。田块里,春种的玉米、花生长得一片嫩绿。在该村一条公路边,一棵高大的木棉树挺立在地头。树上的木棉花已经坠落地面,火红的花朵铺满地面,仿佛是一块红色地毯。树枝伸到了旁边的农田上空,田里是不久前插下的早稻秧苗。此时,一位村民正在给禾苗施放分孽肥,田里有落下的木棉花。红色的木棉花与绿色的秧苗形成鲜明对比。村民说,每一年这棵树落下的花朵,他都捡起放在田里,铺在秧苗根部作为绿肥。 这是我在春天里第一次看到田野出现如此浪漫而富有诗意的画面。我不禁感悟:原来诗和远方就在田野里。春色撩人,景色如画,我不禁哼唱起歌曲《垄上行》。 在通挽镇尚满村党群服务中心办公楼的左边,长着一棵高大魁梧的木棉树,树高17米左右,枝干发达。木棉花开时,满树火红。据村民介绍,这棵木棉树种于1972年,是村里一位赤脚医生种下的。通挽镇是革命老区之一,站在这棵伟岸的木棉树下,望着一朵朵抱团紧挨的“英雄花”,它们就像通挽镇革命志士和牺牲的先烈的化身。木棉花到了生命的终点,花朵时不时“啪”的一声坠落,满地落红。看着木棉花,我仿佛看到了保卫祖国而牺牲的战士,这些“英雄花”让我肃然起敬。 “年轻的战友,再见吧,再见吧!为保卫祖国离开了家。你看那山岭上一片红霞,那不是红霞,是火红的攀枝花。攀枝花英雄的花,不灭的火焰,胜利的火把。当你凯旋归来的时候,我们相会在攀枝花下。”站在木棉树下,昂头望着木棉花,我闭上眼睛,耳边仿佛回响着歌曲《火红的攀枝花》。歌声像是倾诉,像是缅怀,像是冲锋,像是呼喊,声声动容,扣人心弦。顿时,我的双眼睛湿润了…… 致敬,火红的木棉花,英雄的花!英雄的花儿永不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