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破局的利刃,更是发展的引擎。我市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多家企业凭借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在新的一年实现生产经营稳步增长,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全力抢跑经济“开门红”。
科技赋能,引领铝业绿色转型 乘春潮,抢开局。广西来宾华航铝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片繁忙,工人们争分夺秒赶制订单。该公司凭借自主研发的“分炉熔炼+两步精控”专利技术,成功攻克再生铝领域的技术难题,保级利用率飙升至95%,杂质含量降低至0.8%。相较于原生铝生产,能耗大幅降低95%,碳排放减少90%,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双赢。不仅如此,公司引入AI算法优化生产参数,实现再生铝杂质的实时监测与精准调控,生产效率提升30%,废品率降至0.5%以下。凭借这一系列技术优势,华航铝业一期项目日处理再生铝能力达300吨,年产能高达10万吨。今年一季度,企业火力全开,满负荷运转,顺利完成5万吨产量目标,其中30%为出口订单,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子、建筑、汽车等多个领域,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 “今年,公司借助‘一带一路’铝产业链项目,将铝精深加工产品出口至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家,满足当地电子、建筑行业的需求。”广西来宾华航铝业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覃栋介绍,1至3月,该公司预计产量达5万吨,产值约1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2%。 深耕科技,斩获海外订单 科技的东风同样助力广西天丞铝业有限公司迎来发展新机遇。近期,该公司迎来新一波海外订单潮。在自动化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生产有序进行。为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公司在此次订单生产中采用高端进口精炼剂和氩气进行除气、除渣,炉后运用进口超级铝钛硼丝、进口过滤板、在线除气、均质等工艺,打造高纯净度的高端工业轮毂。产品完成后,将发往欧美等国家。 据了解,广西天丞铝业有限公司发展势头强劲,二期7系高合金反向挤压线将于4月动工,预计8月投产,10台高压铸造生产线也将在今年底前全线投产。该公司总经理何志鸿透露:“现在订单量充足,每月订单量在2万只以上,全年预计生产20万至30万只铝轮毂。今年1—3月,我们已生产近万只轮毂,主要销往日本、美国、欧洲以及部分中东市场。” 园区发力,推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近年来,市工业园区深入开展产业发展提质升级行动,全面落实“人工智能+”战略,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园区重点推动制糖业、金属新材料等特色优势产业改造升级,目前已建成智能工厂12家,今年还组织20多家企业申报各类各级别数字化转型项目。同时,积极支持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创建各类科技创新平台,目前已建成34个。 市工业园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黄勇介绍:“下一步,园区将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深化有组织聚力攻坚机制,紧扣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需求,持续做强新材料、装备制造、光电信息、医药健康等产业,推动更多研发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乘势而上,锚定全年经济增长目标 得益于向高端、智能、绿色方向升级改造,我市传统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2024年,来宾制造业技改投资较上年增长13.6%。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国家级5G工厂1家,自治区级智能工厂14家、数字化车间12家、数字化转型项目32个,9个项目入选自治区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集。 今年,我市着力实施“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战略建设,以提质扩量为核心,深化政策落地,扩大项目储备,精心策划产业链项目,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壮大新兴产业。同时,加速创新载体培育,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预计一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全年增长9%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一季度增长1%,全年增长3%,以“开门红”带动“全年红”,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强大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