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山市新落成的非遗文化展厅里,观众兴致勃勃地通过数字化展台学习壮师剧唱腔;在溯河村农家书屋内,返乡青年吴翠埋头学习新配置的农业技术书籍,研究坚果种植技术……这一幕幕生动的场景,正是合山市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资金保障机制所取得的显著成效。 去年以来,合山市通过构建“精准投入+多元供给”新模式,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驶入“快车道”。 精准投入 夯实文化根基 合山市通过健全“基础+特色”双轮驱动的资金投入机制,2024年统筹安排630.8万元专项资金,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其中,540万元重点用于合山市新图书馆建设、国家矿山公园博物馆升级、非遗展示馆建设等三大核心项目。如今,合山市首个自助书房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增电子阅览终端6台;矿山博物馆接待量同比提升65%。 值得一提的是,河里镇马安村等29个行政村建起了特色文化广场和主题功能室,实现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00%全覆盖。“现在排练壮师剧有专用场地了,还能通过直播让城里人看戏。”河里镇环山村文化管理员黄雪丽高兴地说,这些设施不仅丰富了村民们的文化生活,也成了展示合山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 多元供给 激活文化生态 去年12月,一场以“这边唱来那边和”为主题的合山市跨年篝火音乐会燃情上演,吸引超100万人次热情参与,让市民和游客在浓郁的民俗活动中,深切感受合山的独特魅力。即将到来的广西三月三期间,“非遗进校园”活动如春风化雨,将覆盖合山市12所中小学,让广大青少年近距离触摸传统文化的脉搏。 在此基础上,合山市还培育了“汉族花炮制作队”“六龙武术队”“里兰村花篮编制工作室”等一批充满活力的民间文化队伍。这些队伍活跃在社会的各个角落,积极参与多场惠民演出,为市民的文化生活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传播本土文化的生动力量。 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与文化服务,让合山的文化之根深植于民,文化之花绚丽绽放。2024年以来,合山市累计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400余场,惠及群众11.5万人次;开展声乐、舞蹈、书法、非遗传承等培训活动达109场次。 人才培育 注入发展动能 人才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关键。合山市建立文化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保障机制,投入实施“文化人才培育”项目、非遗传承人培养项目等,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尤其是岭南镇打造的“岭南村角狮制作工作坊”,致力于孵化短视频创作队伍,其作品网络点击量突破30万次,成为合山文化的一张新名片。目前,合山市共有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4名、基层文化管理员34名。 科学的资金管理模式,也为文化服务带来了显著成效:合山市图书馆新馆开放、首家乡镇新型公共文化阅读空间落成、合山工业研学旅游品牌进一步打响……在2024年中央支持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补助资金支出进度考核中,合山排名来宾市第一,并获得绩效奖励250万元。 合山市财政局负责人蓝韦屹表示,今年将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不断探索创新资金管理方式,构建更加完善、更具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文化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