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灿灿的果实压弯枝头,淡淡的柑橘清香随风飘散。在兴宾区良江镇龙安村的茂谷柑种植基地,龙运锋、杨茜夫妇手持剪刀穿梭林间,阳光透过绿叶,在沾着钙粉的工作服上洒下斑驳光影。这对来自桂林的“柑橘伉俪”扎根桂中大地九年,用230亩果园书写了现代农业的“甜蜜答卷”。
“这些白霜就像给柑橘穿上了防护服。”杨茜轻轻擦拭柑橘表面细腻的氢钙粉,露出锃亮的橘红色果皮。据介绍,该基地种植的柑橘引自美国特色柑橘品种,对种植技术要求极高,防晒、防虫需同步进行。夫妻俩创新采用氢钙粉防护技术,既形成物理防护层,又为果实补充营养元素。目前,果园亩产稳定在3500至4000斤,年产值突破200万元。 作为技术人员,夫妻俩眼中的每一株果树都是精雕细琢的艺术品。从2015年流转土地开始,他们便坚持生态种植模式,即太阳能杀虫灯替代化学药剂、农家肥滋养土地、生物防治构建生态屏障。经过三年精心培育,首批果树如期挂果,果肉饱满度、酸甜比等指标均达优质标准。 “我在这里做工每天能挣120元,还学会了种植技术。”脱贫户覃美芳麻利地分拣着果实。目前,该基地长期吸纳13名村民务工,采收高峰期用工超百人。值得一提的是,杨茜夫妇还建立技术共享机制,随时为周边农户提供上门指导服务,带动形成连片种植区。 看着满载柑橘的货车驶出分拣中心,龙运锋掏出手机向记者展示溯源系统:“每个果子都有‘身份证’,扫码就能看到生长全程。”面对市场竞争,夫妻俩正着力打造“良江茂谷柑”地理标志,通过电商平台将产品销往北上广深等20多个城市。 良江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韦立新介绍说,在茂谷柑产业的带动下,全镇特色农业产值较五年前增长47%,“一村一品”格局逐渐成型。这种皮薄易剥、果汁含量超90%的柑橘,正与辣椒产业共同构建起当地乡村振兴的“双引擎” 晚风中,连片的果树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这对“新农人”的坚守。他们的故事,正如枝头沉甸甸的果实,见证着乡村振兴路上的创新与蜕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