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灰蒙蒙的水泥厂变身“智能工厂”,传统木材产业跃居家居供应链顶端,武宣县正以科技创新为笔,通过“智改数转”赋能传统产业、“建链强链”培育新兴产业,预计一季度规上工业总产值达44亿元,同比增长7.5%,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数字动能”。 传统产业升级“智”变 近日,广西群益新材料有限公司的订单纷至沓来,生产车间内一派热火朝天。智能化车间里,全自动生产线有条不紊地运转,偌大的场地仅需一名技术人员,就能通过中央系统对生产全局了如指掌。从原木削片、刨切,到制胶、铺装,再到连续平压,整个生产流程实现了数字化控制。 群益公司积极与产学研团队携手,全力攻克技术难题,研发的刨花板凭借高强度、低密度的卓越优势,成功敲开索菲亚、欧派等家居行业头部企业的大门,成为战略供应商。自2024年5月首板下线,该公司日产能稳定在2000立方米,年产值突破2亿元。 “我们的生产线自动化率达95%以上,木材附加值较以前提升3倍。今年第一季度,公司产值预计可达1.2亿元,产量约10万立方米。”该公司副董事长朱小芝自豪地说。 当前,随着武宣传统产业向高端、智能、绿色升级改造,新质生产力正加速形成。 走进广西京兰水泥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整洁的环境颠覆了人们对水泥产业“灰蒙蒙”的传统印象。全封闭智能化生产线高效运转,堆取料机精准完成原料配比与窑炉监控,通过一系列工艺流程,将石灰石加工成水泥后,价值从每吨20多元提升至200多元。同时,京兰水泥借助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了生产全流程自动化和数据实时监控,设备故障率降低40%,生产效率提升25%。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邹攀介绍,2024年底,企业抓住大修契机,对整个系统进行智能化改造,减少了12名人力,劳动效率进一步提升。同时,通过节能降耗改造,产品竞争力显著增强。今年1—3月,企业产值预计比去年同期增加1亿元,有望攀升至7亿元。 新兴产业“链”出加速度 这些企业的蝶变,是武宣传统产业转型的缩影。2024年以来,该县实施“百企改造”工程,推动132家规上企业完成“智改数转”。木材产业建成自治区级林业产业示范园,产值突破60亿元,同比增长24.25%;蔗糖产业通过循环经济模式,实现蔗渣、滤泥等资源化利用,年产值贡献超13亿元。 东融产业园内,承接大湾区转移的智能终端项目进入试产;钙基新材料产业园中,纳米碳酸钙生产线开足马力。2024年,武宣县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0家,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43亿元,同比增长6%。其中,钙基新材料产业产值有望实现44亿元,高端绿色家具家居产业产值预计突破60亿元,蔗糖产业产值预计贡献13亿元。 三产融合“数”造新场景 产业升级与消费升级同频共振。今年,武宣大力实施促消费三年专项行动,着力打造武宣泛七星湖文体旅产业集聚区,培育“文旅+体育”新业态。“我们正以低空经济、‘人工智能+’为新赛道,推动重点产业设备换芯、机器换人、生产换线。”武宣县委书记雷应天表示,该县将深化“管委+园区公司”改革,培育壮大电子信息、运动装备等新兴产业,构建“人工智能与制造业双向赋能”生态,力争新兴产业年增长超30%,三产年度增长5%以上。 从“制造”到“智造”,从“单点”到“链群”,武宣正用数字重新定义产业版图,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驶出“加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