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质远不止于知识的简单传授,它更深层的意义在于点燃心灵的火花、唤醒沉睡的良知以及激发无畏的斗志。”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至理名言,犹如明亮的灯塔,照亮了我三十四载的乡村教育生涯。在广西中部蜿蜒曲折的山间小道上,在黔江河畔晨曦与暮霭的交替中,我始终坚定不移地相信:教育是一场心灵的交融,是生命之火的代代相传,更是让每一个乡村孩子都能触及浩瀚星空的通途。
历经三十四载春秋的耕耘,我已将根须深深扎入乡村教育的沃土之中,用满腔的热忱和沉甸甸的责任感,精心呵护每一个孩子的梦想之花。我深知,尽管这些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起点各异,但他们的内心都蕴藏着无尽的潜能和希望之光。我的使命,就是以教育为引路明灯,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引领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寻找属于自己的方向。 心怀璀璨,逐梦前行 面对那些纯真无瑕的心灵,我时常提醒自己,要以“六心”(即:责任心、宽容心、公平心、爱心、细心和耐心)去关爱每个学生。作为班主任,我深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我始终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我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从未有过迟到早退的记录,也从未因私事而请假。除了外出培训学习,我总是提前来到教室,陪伴学生晨读,督促他们学习,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我始终将学生的成长放在首位,尤其关注那些家庭困难的学生,尽我所能为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与关怀。 在我带的班级里,有个女孩子叫黄小凤,家住武宣县最偏远的下江村,她的母亲已过世,全靠父亲一个人拉扯她和妹妹、弟弟长大,家庭条件十分艰苦。因交通不便,路途遥远,小凤每隔一周才能回家一次。每当她独自留在宿舍过周末时,我都会给她送饭或带她到家里吃饭,并利用这个时间为她辅导功课和叮嘱她一些事情……关心学生就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其实正是老师爱心的具体体现。 心有暖阳,岁月静好 法国著名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曾说:“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从不吝啬自己的鼓励与赞美。在课堂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勤思考、多讨论、勇于质疑,并积极动笔。我创设的思辨交流课堂深受学生喜爱,通过组织学生在课堂上或课下对同一论题展开辩论与交流,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为学生创设各种辩论情境,在知识的疑难处、判断正误和总结规律性结论时给予适当引导。为了不让基础较弱的学生掉队,我会利用课余时间为他们讲解知识要点,帮助他们夯实基础。 心有清风,悠然自得 三十四年来,我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有的考上了大学,走出乡村,走向更广阔的人生舞台;有的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用所学知识和技术建设这片土地。而我,依然坚守在这片教育的沃土上,如同扎根于乡村的一棵大树,默默为幼苗遮风挡雨,见证着他们的茁壮成长。岁月在我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却无法磨灭我心中的教育热情。我就像春风化雨般滋润着乡村的每一棵幼苗,让希望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三尺讲台,是我挥洒汗水的舞台;乡村教育,是我用情怀书写的担当;点点烛火,照亮了乡村孩子的求学之路。这就是我的真实写照。我守望的是乡村这片沃土,是乡村的希望与未来。(作者系武宣县三里中学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