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山市北泗镇北泗村的葛根基地里,大型机械来回穿梭,村民们忙着采挖葛根;河里镇五塘村片区的合山市“好田水”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内,早稻播种育秧开始火热进行……一幅幅生机勃勃的乡村画卷,是合山市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带来的喜人变化。去年以来,合山市创新实施“四三三”工作法,通过制度创新、资产盘活、产业升级“三驾马车”并驾齐驱,走出了一条以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新路子。 党建引领强根基 改革创新破坚冰 合山市建立“市级统筹、镇级主抓、村级落实”三级联动机制,由市委书记牵头成立改革领导小组,将农村集体资产权属归位改革纳入年度重点工作清单。市、镇、村三级签订责任状,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季考评”工作机制,形成上下贯通、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在政策保障上,出台《农村集体资产权属归位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制定资产清查、移交、管护等8项配套制度,建立“五步流程”资产清理机制。通过“线上+线下”双线宣传模式,累计发放宣传手册2万余份,开展专题培训10期,培训干部群众1000余人次,为改革顺利推进营造了浓厚氛围。 资产盘活增效能 要素激活添动力 为盘活资产,北泗镇将500万元扶贫项目资产确权至村集体,引入葛根加工厂联营,年产值突破400万元。“过去资产‘睡大觉’,现在变‘活钱’!”公司负责人蓝庭先算了一笔账: 村集体年分红60万元,村民务工月均增收2000元。 走进合山市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平台,29个行政村的“三资”数据一目了然。合山通过开展“地毯式”资产清查,建立包含179个经营性项目、总额8269.68万元的资产台账。在岭南镇溯河村,结合集体资产权属归位工作,通过“四议两公开”程序,将闲置的集体土地、房产等资源确权到村集体经济组织,同时与当地农企合作,大力发展澳洲坚果、甘蔗等特色产业项目,2024年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10.7万元。 在资产移交过程中,合山市创新“三查三审”工作法,即查资产权属、查合同协议、查经营状况,审移交程序、审资产价值、审发展规划。目前已完成29个行政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移交,组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29个,实现“政经分离”全覆盖。 此外,在资产管护方面推行“双轨制”,公益性资产由村委会兜底管护,经营性资产则引入专业公司托管。在岭南镇里仰村,通过“联营村企”模式建设和发展岭南镇乡村振兴产业园项目,并以资金入股的形式,与当地企业合作经营碳酸钙、光伏发电等项目,2024年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余元。 产业振兴谋突破 联农带富谱新篇 合山市立足资源禀赋,构建“一核两带三集群”产业格局。在传统产业升级上,建设“双高”糖料蔗基地,推广陆基养鱼、“稻+菜”等种养模式,带动农户增收。特色产业培育方面,累计发展澳洲坚果1.65万亩,建成年加工能力1000吨的澳洲坚果加工厂,开发葛根茶、葛根粉等系列产品。 为推进土地集约利用,合山创新“小田并大田”模式,将1.4万亩零散地块整合成200亩以上的规模片区,引进农业企业4家。 如今的河里镇五塘村“旱改水”项目区,千亩零散田块整合成片。“田埂少了,收割机开得进去,企业也愿意来承包!”村民周明家里的5亩土地随着“大块田”成功流转,每年租金800元。截至目前,合山市通过“小田并大田”新增规模化种植区1.3万亩,机械化率提升至74.9%。 合山市还创新经营模式,积极探索“联营村企”发展模式。河里镇创建“联营农场”,开展耕、种、管、收全程社会化服务,服务面积达1.3万亩。2024年,合山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418.07万元。随着改革的持续深化,农村集体经济呈现蓬勃发展态势,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正在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