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已至,各地进入春耕高峰期,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忙碌耕作的身影。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动棉花、糖料、天然橡胶等稳产提质。自治区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要推广糖料蔗良种种植和机收。这些政策导向,为蔗糖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蔗糖产业要想实现稳产提质的目标,核心路径就是“藏糖于技”,而技术革新与应用的落地生根,关键在于授农以技。 来宾市作为广西乃至全国重要的糖料蔗生产基地,糖料蔗种植在来宾农业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我市积极引导糖料蔗种植大户、合作社,推广“良种化+适度规模化+全程机械化+智能水肥一体化”甘蔗种植模式,通过选用抗病虫害能力强、适应性广的优良品种,有效提高糖料蔗单产和糖分。推进适度规模化,整合土地资源,大幅降低种植成本,显著提升种植效率。大力推广全程机械化,极大降低人工劳作强度,加快种植、收割等各个环节的作业速度。实施智能水肥一体化,精准控制水分,避免水资源浪费,有效改变多年来“靠天吃饭”的局面。新型肥料的应用与推广,为糖料蔗提供了更具针对性的养分,进一步提升糖分含量与产量。从优良品种的选育,到高效种植技术的运用和病虫害防治,再到机械化、智能化收割与加工,每一个环节的技术进步都为我市蔗糖产业带来了质的飞跃,充分彰显了技术在糖料作物种植领域的强大赋能作用。 然而,在我市糖料蔗主产区,普遍存在以个体农户为单位的种植模式。这些农户普遍文化程度不高,缺乏系统的农业技术知识,对于新技术的接受和应用能力较为有限。很多农户即便听闻了一些先进种植技术,也会因为担心操作不当、成本过高或者缺乏实际指导而犹豫不决,最终望而却步。这就使得先进的种植技术和机收难以得到大规模推广应用,严重制约了来宾蔗糖产业整体技术水平提升。 农民作为糖料蔗的直接生产者,他们对技术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直接决定了技术能否在实际生产中落地生根并发挥出最大效能。因此,只有将先进技术传授给农民,让他们成为技术的熟练使用者,才能打通“藏糖于技”的“最后一公里”,推动良种种植与机收取得突破,实现稳产提质目标。 如何有效实现授农以技?首先,要构建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每个糖料蔗主产区都要有充足的技术力量,为农户提供线上线下全方位服务。线上,通过制作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技术科普短视频,详细介绍适合来宾土壤、气候条件的甘蔗种植技术,邀请本地农业专家针对甘蔗种植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进行解答;线下,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各蔗区田间地头进行现场示范和指导,让农户能够直观地了解技术操作要点。其次,要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农户,开展“入门级”农业技术基础知识培训,重点讲解糖料蔗种植的基本流程、土壤改良方法等;对于有一定经验的农户,提供进阶式新技术应用培训,如推广适合来宾蔗区的新型甘蔗品种种植技术、高效施肥技术等;还可组织农户到本地的先进种植示范基地参观学习,让他们亲身感受新技术带来的效益,从而激发他们应用新技术的积极性。再者,要建立健全农业技术帮扶机制。鼓励我市的科研院校、农业企业与农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技术入股、订单农业等形式,让技术专家与农户紧密联系在一起。技术专家不仅要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还要根据全市不同蔗区的实际生产情况及时调整技术方案,解决农户在技术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让广大农民真正掌握先进技术。 (作者系来宾市糖业发展局副局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