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傍晚,黄茆镇上额村居民韦某看着失而复得的母牛,向民警和巡逻队员连声道谢:“多亏你们及时帮我找到,家里千万不能少了它啊。” 这场历时一小时的“寻牛行动”圆满收官,不仅展现了基层警务的高效响应,也是该镇创新推行“三个四十分钟”巡防机制的生动注脚。 当天清晨7时许,韦某像往常一样,将母牛与小牛拴在临近上额村路口的鱼塘边。午后,当他再次来到鱼塘边时,发现母牛已经挣脱绳索,不见踪影,只剩下小牛在树下无助地徘徊。焦急的韦某立即在周边展开搜寻,但直到傍晚6时,仍未能找到母牛的踪迹,于是打电话报警求助。 接警后,黄茆派出所迅速启动“三级联动”机制,一方面值班民警耐心指导韦某发动亲友,在鱼塘边三公里内展开拉网式搜寻;另一方面通过微信向周边8个村委同步推送寻牛信息,发动更多力量参与搜寻。 新贵村党总支部书记黄礼南在接到警务通报后,立即发动负责村内各片区的网格员提供线索,仅仅过了25分钟,就有村民反映在新贵小学附近发现疑似走失的母牛。当时正在新贵村片区巡逻的治安巡逻队接到指令后,迅速调整巡逻路线,立即驱车前往现场确认。 当巡逻队员抵达时,发现一头母牛正在悠闲地吃草,其特征与韦某描述的走失母牛高度吻合,随即通知韦某前来辨认。当韦某匆匆赶到现场,看到母牛安然无恙,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他紧紧握住巡逻队员的手,连声感谢:“真是太谢谢你们了!没有你们,我这头牛可能就找不回来了。” 这场高效救援的背后,是黄茆镇自2024年起推行的“三个四十分钟”错峰巡防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农村“饭点后、入睡前”等治安防控薄弱时段,该镇在每日12:00-12:40、18:00-18:40、23:20-次日零点,集中警力开展高密度巡逻。 “这三个时间段看似平常,实则是群众活动最频繁、安全隐患最易发的时段。”黄茆派出所所长阮靖泽介绍说,“三个四十分钟”巡防机制源于对辖区8个村屯作息规律的深度调研。通过将全镇划分为若干个巡逻网格,每个时段确保2辆警车、6名巡逻队员动态覆盖主要村道、重点路段和复杂区域,实现“警察常见、警灯常亮、警车常转”。 该机制运行一年来,全镇治安环境得到显著改善,盗窃案件同比下降67%,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减少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