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象州县大乐镇,有这样一位默默耕耘的奋斗者,他继承了父母的事业,在中草药领域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并带领乡亲们共同发展中药材岗梅种植。他就是2024年荣获自治区劳模称号的覃秋生。 3月25日上午,在广西象州县芙乐原生中草药有限公司的仓库里,工人们正将一袋袋金樱根中药材搬上大货车,准备发往桂林。 “我与桂林三金药业签订了合同,为他们提供金樱根。这批货是药厂前几天下的订单,我们这两天都在整理和打包,今天马上要运送40吨药材到桂林三金药业。”公司总经理覃秋生说。 今年45岁的覃秋生,是象州县大乐镇人。他的家庭与中草药有着深厚的渊源。上世纪80到90年代,他的父母穿梭于大街小巷,不辞辛劳地收购中草药。凭借勤劳与诚信,他们的生意逐渐做大,并与桂林三金药业达成合作,成为该企业稳定的供货商。 2009年,还在来宾卫校药剂师专业读书的覃秋生,盘活了当时闲置的大乐镇电影院,注册成立了广西象州县芙乐原生中草药有限公司。2010年毕业后,他全身心投入家族的中草药收购事业。 大乐镇背靠大瑶山,有着丰富的中草药资源。覃秋生凭借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与当地及周边地区的小型收购点合作,集中购销本地中草药,将业务做得有声有色,为当地采药的群众提供了稳定的销售渠道,也吸引了众多外地商家前来洽谈、合作,收购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为获取稀缺的中草药资源,他远赴云南、湖南、四川等地收购。凭借多年积累的经验以及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他的生意蒸蒸日上。 在收购中草药的过程中,覃秋生发现野生中草药资源逐渐减少,而市场需求却不断增加。覃秋生意识到单纯依靠野生资源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且不利于生态保护,于是将目光投向了人工种植领域,岗梅开始进入了他的视线。岗梅每三年可采收一次,采收周期可持续20~30年。亩产量在4000~10000斤,市场收购价每斤1.1~1.2元,且对土壤和气候条件要求不高,适合在象州规模化种植。 此时,大乐镇为破除本地水果产业下行导致农民收入缩减的潜在风险,结合本地农业产业优势资源,大力发展中草药种植产业。覃秋生的想法与大乐镇党委、政府让“中药材上山”的思路不谋而合。 “政府在土地流转、政策解读、市场对接等方面给予覃秋生全力支持,协助他流转600亩荒地林地,建成‘油茶+中草药’基地。”大乐镇镇长刘元春说。 去年5月,覃秋生在大乐镇岭南村的岗梅中草药种植基地种上3万株油茶,并在油茶地里套种岗梅。经过一年的悉心照料,岗梅长势良好。再过两年,岗梅就可以采收一茬,这将为覃秋生带来丰厚的回报。 在他的带动下,大乐镇已有100余户农户以及部分村集体加入岗梅种植行列。少则几亩,多的有二三十亩。大乐镇六回村委屯上村的黄会球就是其中一位种植户。 “我种有25亩岗梅,它管理比较粗放,采收后直接卖给药材收购商,不用晒,很省事。如果还有地的话,我想扩种到四五十亩。”黄会球说。 为让种植户无后顾之忧,今年1月,大乐镇牵头组织了中草药定向订单收购签约仪式,覃秋生与中草药种植户签订岗梅意向收购合同,从根本上解决了销售难题。此外,覃秋生还毫不吝啬地分享种植经验,为乡亲们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助力大家共同发展。 目前,大乐镇种植“油茶+中草药”超2000亩,共建成百亩以上规范化中药材种植基地3个,中药材种植面积3600多亩。 2024年,覃秋生获得自治区劳模荣誉称号,这不仅是对他个人努力的肯定,更是对他带动乡亲共同致富的认可。面对这份荣誉,覃秋生表示,他将继续致力于中草药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扩大岗梅种植规模,引进更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提高药材品质和产量。同时,他还希望能够发展中药材加工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为乡亲们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