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就业服务,夯实民生之本。2024年以来,忻城县人社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就业是最基本民生”理念,围绕“三个坚持”战略部署,通过平台赋能、多维联动、机制帮扶等立体式举措,扎实推进脱贫群众稳岗增收,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社帮扶成果全面巩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坚持平台赋能 为稳就业创造“优环境” 为促进就业供给和用工需求精准对接,县人社局积极搭建劳务协作、双线招聘、零工市场等平台,进一步优化忻城就业环境。强化与广东信宜、高州、化州市的劳务协作,建立企业用工岗位信息互通和需求对接机制,吸纳更多农村劳动力到广东就业。通过粤桂东西部协作机制,累计促进6355人赴广东就业。 该局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平台,搭建起企业与求职者之间的桥梁。线上,“忻城就业人才”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实时发布岗位信息;线下,主动联系相关企业在本地召开招聘会,定期组织人员参加招聘。去年以来共举行各类线上线下招聘活动29场,提供就业岗位14478个。值得一提的是,招聘会现场还设置了企业服务专区,为求职者提供“一站式”服务,提高求职效率。此外,结合零工发展趋势,进一步规范零工市场建设,为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脱贫劳动力等提供政策咨询、就业创业指导、职业介绍等灵活用工服务。全县5家零工市场累计提供就业岗位24714个,服务总人数达17320人。 坚持多维联动 为稳就业赋予“硬保障” 县人社局围绕就业高质量发展目标,通过“专车输送+技能培训+车间建设+岗位开发”多维联动,为稳定就业提供强力保障。 一是抓专车输送,优化就业服务。精准开展关爱农民工“点对点”专项服务行动,免费输送农民工区内外返岗复工925人,其中脱贫劳动力182人,有效实现“出家门、上车门、进厂门”无缝衔接。二抓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紧盯市场需求及农村劳动力个人意愿,精准设置培训项目,着力提高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将专业老师“请进来”并“送技能”到村(社区),全面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据统计,共开展家政服务、育婴师、焊工等职业技能培训29期,培训农村劳动力931人,其中脱贫劳动力560人。三抓车间建设,打造就业阵地。持续发挥就业帮扶车间就业载体作用,通过实施动态化监测,不断推进就业帮扶车间的建设和发展,全力打造脱贫劳动力就业致富“薪”阵地。目前,全县正常运营帮扶车间34家,带动农村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就业2832人,其中脱贫人口744人。四抓岗位开发,兜牢就业底线。积极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通过公益性岗位带动脱贫户实现增收,因事设岗、按岗择人,有针对地开发一批工作内容简单、务工时间灵活、就业地点便捷的公益性岗位,助就业困难脱贫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 坚持机制帮扶 为稳就业提供“强支撑” 紧盯脱贫人口、“雨露计划”毕业生、易地搬迁人口群体等重点,县人社局积极开展就业帮扶,带动脱贫群众促就业、稳增收。 深入实施脱贫人口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就业帮扶长效机制,稳定脱贫人口务工规模,全县脱贫人口外出务工47465人。开展“雨露计划”毕业生就业帮扶。通过入户、电话、微信等方式对全县“雨露计划”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就业意愿等基本情况展开全面摸排。2024年共有“雨露计划”毕业生1073人,其中已就业981人(包含升学、参军261人),未就业92人,对有就业意愿但未就业的毕业生落实“251”就业帮扶措施。 加强易地搬迁后续就业帮扶。定期在搬迁安置点公开栏发布就业岗位信息,公示搬迁劳动力就业情况。去年以来,共开展易地搬迁专场招聘会11场,提供就业岗位4761个。全县4772户搬迁劳动力家庭中,实现就业10693人,达到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搬迁户至少1户1人就业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