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宾网-来宾日报讯 (记者 韦 鑫) 3月25日,在来宾市兴宾区桂中治旱工程北干渠罗塘村明渠段,汩汩清流沿着新砌的梯形明渠奔涌向前。这项贯穿忻城县、合山市、兴宾区三大农业生产区的“人工水脉”,正以昼夜不息的态势,为饱受干旱困扰的桂中粮仓注入发展活力。 作为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桂中治旱乐滩水库引水灌区工程历经12年建设,于2023年2月全线通水试运行。工程干渠总长205公里,支渠网络延伸389公里,形成覆盖12座水库、串联12条河流、连通900个沟塘的立体水网。在去年下半年的持续干旱中,这套“长藤结瓜”式灌溉系统持续为农业生产提供坚实保障。 “将取水口开度从46厘米增加到53厘米以后,泵站抽水时长提高了3倍以上。”乐滩建管局运行调度科负责人李绍权介绍,为应对今春旱情,工程创新采用“基地+泵站+渠道”精准管理模式,将全线594公里渠道划分为5个灌片,依托11座泵站实施三级联动调度。今年1月10日,工程提前10天恢复通水,目前已累计输水1.5亿立方米。 在罗塘村的田间,广西田鑫农业公司负责人庄有寿抓起一把湿润的泥土说:“这1200亩‘旱改水’项目全靠治旱工程的水源支持。”抬眼望去,采用飞播技术播种的秧苗已抽出新绿,待田块完成地力培育后,将全面推行机械化插秧。“有了稳定供水,亩产突破1000斤指日可待。”庄有寿信心满满。 目前,乐滩建管局与气象部门已建立旱情预警联动机制,通过动态调整取水方案、实时监测用水量、定期开展用水调查等措施,实现灵活调度。今后灌区还将推进渠道智能化改造,让每滴水都精准滴灌到作物根系,为桂中旱片打造永不干涸的“地下水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