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定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中共修仁支部(庙村革命旧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下简称“庙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金秀瑶族自治县三江乡三江村庙村屯,于2021年建成并对外开放,总占地面积1800多平方米,这里保存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珍贵历史照片、塑像、文献等,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阵地,被列为来宾市第三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色教育基地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以实物、实景、实例、实事为载体,通过充分挖掘和开发红色资源,开设爱国主义教育大课堂,在与历史事件、革命人物、革命精神的对话中,不断进行触及思想、深入灵魂的反思与感悟,感受心灵上的震撼,实现精神上的蜕变,不断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进一步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强大精神基础。 “打卡”红色教育基地,用思想引领爱国主义教育,做坚定理想信念的笃行者。庙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革命精神是核心,它承载着1942年至1947年期间中共修仁支部坚定的理想信念、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等。这些精神资源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现实和未来的指引。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是思想引领,丰富的红色精神资源在爱国主义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是涵养家国情怀。庙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鲜活的历史教科书,记载着中国革命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赓续着百年建党奋斗的红色血脉,有助于增强民族归属感和家乡荣誉感。二是厚植思想政治根基。庙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讲述红色故事、再现革命场景,凝聚思想共识、带动社会风气、涵养文化自信,潜移默化引导人民群众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实现育人功能,为国家自强、民族自立提供强大精神动力。自2021年7月起,三江乡在庙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先后接待县内外参观人员187批次,受众5100余人次。 “打卡”红色教育基地,用文化浸润爱国主义教育,做历史文化精髓的传播者。庙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与建设时期共同创造形成的优秀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该基地保存了抗日战争胜利前后,中共修仁支部在各革命运动中的回忆录、报纸、曲谱等珍贵史料,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重温这部伟大历史能够受到党的初心使命、性质宗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育,必须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这些革命文化以无声的语言诉说着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英勇奋斗的精神风貌。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英勇斗争、无私奉献的壮丽画卷。庙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宣讲”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缅怀革命先烈、铭记光辉历史、传承革命精神。截至目前,三江乡“爱国主义教育宣讲”志愿服务队共有志愿服务者25人,已开展爱国主义宣讲活动156次,受众人数4360人。 “打卡”红色教育基地,用典型熏陶爱国主义教育,做革命英雄模范的捍卫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发出号召:“要以英雄模范为榜样,团结奋进、砥砺前行,汇聚起共襄强国盛举的磅礴力量。”庙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革命人物都是在艰难时期奋不顾身,为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幸福生活艰苦奋战的革命英雄。“打卡”红色教育基地,以革命英雄模范为榜样,向他们学习,强化担当精神和历史责任,以英雄的风范滋养浩然正气,以英雄的信念坚定奋斗意志,以此为激励,去战胜强国复兴进程中的一系列风险和挑战。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1944年2月,中共广西省工委根据形势需要,将中共修荔蒙特支划分为中共荔蒙特支和中共修仁支部。修仁支部由韦天强任书记,韦章平任副书记,设在当时的修仁县西园乡(今三江乡)庙村屯,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修仁县的第一个地下党支部。1944年6月,修仁支部改由韦章平任书记,韦章平在庙村小学以教师身份做掩护,开展地下革命活动。修仁地下党支部成立后,先后在三江乡秘密发展了廖李芳、肖耀宗(追认为烈士)、李奇清、李松林、韦建民、李周杰、李善本等青年革命积极分子。三江乡依托庙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利用好红色文物、红色故事、红色场景,以鲜活的英雄革命人物形象,激发爱国之志,发挥模范作用,坚定爱国主义立场,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弘扬红色文化,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 (作者系中共金秀瑶族自治县三江乡党委宣传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