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也是保障经济运行的稳定器。2024年以来,象州县始终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将“3+3+3”工作举措贯穿就业工作全过程,全面提升就业质量,扩大就业容量,全县新增外出务工1.53万人,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务工人数1.92万人。 强化“3个行动”,全面提升就业质量 “看到村委微信群里推送的招工信息,我就过来应聘了,并且成功了。我这个岗位是计件算工资的,熟练后一个月能拿到3500元的工资。我是本地人,能就近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这份工作我十分满意。”在象州县中平镇菲雅制衣厂就业帮扶车间里,钟女士边忙着缝制牛仔裤边笑着说道。 面对群众的就业需求和企业岗位人员紧缺的现状,象州县多管齐下展开行动,全力实现人岗相适、用人所长、人尽其才,全方位实现稳就业。 就业渠道畅通行动。将就业渠道前移,招聘会开到镇上、就业服务送到村里、岗位推送到家里,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助力群众就业。对县内经营主体,开展走访摸排,详细摸底用工岗位、需求人数等信息并做好登记,形成“岗位库”和“求职库”。通过县、乡镇、村委三级就业招聘会、“点对点”送工等多种渠道进行岗位推送。2024年以来,开展县内覆盖式招聘活动共51场次,促进达成就业意愿1535人次,“点对点”输送求职者到企业观摩择业1041人次,现场达成就业意向300余人。 脱贫人口精准帮扶行动。象州县鼓励企业建立帮扶车间,把企业的用工需求和脱贫人口的就业需求结合起来,吸纳脱贫人口就业,并给予企业相应的政策支持,提升就业帮扶车间吸纳就业能力。2024年以来,象州县共有27个就业帮扶车间,带动就业4150人,其中脱贫劳动力279人;因地制宜、因需设岗,切实解决脱贫人口就业需求,在乡村公益性岗位就业脱贫劳动力(含监测对象)达3092人次。 技能提升行动。利用线上线下常态化招聘、“点对点”送工等活动的契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宣传培训政策,开展送培训到基层、入社区活动,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024年以来,象州县开展技能培训50期,培训人员1920人次。 搭建“3个平台”,助推就业效率倍增 “你好,现在北方下大雪了没有活干,我们在网上看到广西有采摘沙糖桔和砍收甘蔗的活,我们有40个人,能帮推荐一下吗?”去年12月9日,一支外地农民工队伍来到象州找活干,象州县零工市场在现有“岗位库”迅速搜索,为他们精准匹配到大乐镇种植甘蔗大户招聘砍收甘蔗工的岗位。很快,这支农民工队伍就赶到大乐镇,在甘蔗地里忙碌起来。 “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这是不少就业市场的现状,为解决这一难点、堵点问题,象州县搭建覆盖全县“零工市场+红色零工驿站+就业驿站”三大就业互联互通平台,主动归集县域市场主体急需紧缺的岗位。 搭建就业帮扶零工市场。象州县组织“铁脚板”就业服务专员深入企业摸清用工情况,对就业信息进行分类采集,高效联通企业招工与求职渠道,满足双方多元化就业需求。2024年以来,象州县建成14个零工市场,累计推荐岗位82448个次,推荐人数9023人次,累计带动就业人数3127人次。 搭建红色零工驿站。象州县以石龙镇零工市场为核心,依托各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辐射建设8个村(社区)红色零工驿站,并结合各村屯快递代办点、银行代办网点等延伸建设屯级红色零工驿站服务点,实现“1+8+N”综合性、网格化红色用工服务平台。累计推荐岗位超过6000个,推荐人数3030人次,带动就业313余人。 联建“就业驿站”和“爱心驿站”。两站信息共享,有效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就业驿站共向劳动者提供就业岗位累计42000个次,助力企业招工600多人。 深化“3个保障”,营造就业良好环境 “真心感谢你们,让我们在春节前能领到工资回家过年……”张某握住工作人员的手激动地说道。1月6日,张某到象州县劳动保障维权中心投诉,称其与工友共4人在一家公司做光伏安装工作,被拖欠工资2.78万元,多次讨要无果。接到投诉后工作人员迅速行动,立即展开调查。经过多元化解,1月20日,该公司足额支付工资给张某等4人。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是实现稳就业的重要途径,也是不断提高劳动就业者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重要举措。 注重源头预防,提升劳动关系纠纷化解能力。深入企业点对点、面对面解读劳动政策法规和各类助企纾困政策;建立“法院+工会+人社+N”劳动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成功达成司法确认案件27件,涉案人数289人,确认金额378.35万元。持续优化劳动人事争议纠纷处理机制,为劳动者提供“便民、利企、高效”的调解仲裁服务,2024年以来立案112件、结案112件、立案调解56件、组织调解258件,结案率100%、调解率84.86%。 推进根治欠薪,确保农民工安心不忧薪。发挥“桂新宝”监控预警平台,对在建工程建设项目用工情况实施动态监管;聚焦工程建设项目等重点领域,各行业主管部门联合办公、联合接访、分类处理,采取一案一策化解处置措施,为1543位农民工追回工资898.90万元。 紧抓权益保障,筑牢稳就业保护壁垒。深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较密集的平台企业,加强用工指导和服务390余次,受益劳动者2042人,接到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投诉欠薪案件10件,并全部办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