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智能手机,把很多人变成了“手机控”和“低头族”。 今年年初,来宾市区发生的一起交通事故引发社会关注。监控画面显示,一名驾驶电动车的女子因低头刷手机导致追尾一辆人力三轮车,造成车上两名老人摔落受伤。这起本可避免的交通事故,再次为“手机依赖症”敲响警钟。 遗憾的是,生活中类似的场景屡见不鲜。在街头巷尾,有的外卖小哥眼里只有一部手机,骑着经过改装的电动车飞速行驶,无视红绿灯甚至逆行;坐电梯时,总有人捧着手机放大音量刷视频,完全不顾及旁人的感受;餐厅里,一家人围坐一桌却各自埋头刷屏,热气腾腾的饭菜成了“背景道具”;周末,不少孩子刚从学校回家就急不可耐地打开游戏界面……手机,本应是沟通外界的桥梁,却在不知不觉中筑起高墙,将我们与健康、亲情和社会割裂开来。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低头族”现象已从安全隐患演变为社会问题。据我市公安交警部门统计,2023年涉及手机使用的交通事故较上年增长23.6%,其中外卖骑手占事故总量的37%。医疗数据同样触目惊心:来宾市人民医院骨科接诊的颈椎病患者中,35岁以下群体占比三年间增长125%;青少年近视患者中,70%过度使用电子设备。这些数字背后,折射出“指尖上的隐患”正在侵蚀城市文明根基。 透视“低头族”现象,可见三重社会隐忧。一是生命安全防线失守,部分市民在驾车时沉迷手机,将自身与他人置于危险境地;二是家庭情感纽带松动,聚餐时各自刷屏,亲子间缺乏交流;三是公共空间人文温度消退,公园长凳上尽是“低头族”身影。 治理“低头族”顽疾,需构建多方共治格局。个人层面,应强化自律意识,驾车或骑行时主动将手机调至勿扰模式,睡前半小时关闭社交软件;社会层面,需完善制度设计,市场监管部门正试点外卖平台算法优化,取消不合理时限要求;执法部门应组织开展整治行动,通过电子抓拍、路面巡查等方式,严厉查处边行车边刷手机等不文明交通行为。 文明创建没有旁观者,更没有局外人。让我们共同守护“目之所及皆风景”的城市画卷,用抬头相见的热忱取代低头刷屏的冷漠,以心与心的交流冲破数字屏障,让“文明来宾”的成色更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