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持续干旱天气给春耕备耕用水带来极大挑战,部分村屯土地干裂。面对这一严峻形势,禄新镇党委政府迅速行动,联合企业、村民共同打响抗旱保春耕攻坚战。 春耕春灌,水利先行。在该镇濠江河治理工程现场,政府专班督导的“百日攻坚”成效显著,8.2公里河道清淤工程全面告捷,护岸加固如同给河道装上“钢甲”,蓄水能力提升30%,护卫着沿线7个行政村的万亩良田。与之配合的大藤峡灌区工程,覆盖上堂、复旦、瑶兰、古杭等10个行政村40.74公里的明、暗渠道。依托政府搭建的智慧农业平台,上堂村成方连片的蔗田里,水肥一体化系统悄然革新传统农事。 每天清晨,蔗管员陆如文准时打开田头阀门,肥料和清水经农技员调试的比例混合后,顺着黑色管道涌入蔗田。“过去‘大水漫灌’,每亩用水30吨,旱情严重时水都不够用。水肥一体化推广后,现在实行‘精准滴灌’,每亩只需12吨水。”陆如文掰着手指算起“节水账”。 在这场与旱情赛跑的攻坚战中,当地10家养殖企业成为关键力量。禄新镇贵兴养殖场负责人覃老板带领工人,免费为周边农田铺设3公里支农管网,通过专用管道,富含有机质的水肥直达农田,既缓解旱情又改良土壤,200多户农户随之受益;武宣县博宣公司主动扛起社会责任,亮出“机井补贴+免费管网”组合拳,为蔗农铺设“及时雨”管道,每口井补贴蔗农3万元以内的机井费,企业专业施工队带着滴灌管道进村入户,让甘泉直达7500亩蔗田垄沟。 与此同时,全镇上下以“不等不靠、主动作为”的姿态积极迎战。禄村党委带领党员突击队,两天内清理水葫芦150吨、疏通河道1公里;针对有水库的村庄,全镇实行“统一调度、错峰放水”,3座水库累计放水20万立方米。此时,群众智慧也在抗旱战役中凝聚,地有村能人将三轮车和塑料桶改装成移动水车,18台“土装备”连续作业,日灌溉量可达60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