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宣县桐岭镇和睦村,廖世欧的故事激励着每一个人。他身患强直性脊柱炎,身体行动不便,但始终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通过自己的双手努力发展养殖,用画笔为乡村增添色彩,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脊梁虽弯 志气不垮 初见廖世欧,他正一瘸一拐地在猪圈忙碌着。尽管行动艰难,但他眼中闪烁着坚毅与热情。“我不能因为生病就躺着等救济,生活再难,也要咬牙向前。”质朴的话语,道出了他与命运顽强抗争的决心。 廖世欧1989年2月出生,2007年从广西机电技工学校影视动画专业毕业后,一直在广东深圳从事动漫设计工作,2009年被诊断出患有强直性脊柱炎,生活随之陷入了黑暗。疾病逐渐侵蚀他的身体,让他的脊柱和关节疼痛难忍,行动愈发不便。对一个20岁的年轻人来说,这无疑是沉重的打击。然而,他的骨子里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不愿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决定寻找出路,开启自己的创业路。 由于前期治病花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还欠了不少外债,廖世欧正发愁之时,国家的利好政策来了。2015年,国家启动精准扶贫识别工作,廖世欧户因病被识别为贫困户。虽然被认定为残疾人,但他并未因此产生“等靠要”的思想,反而自力更生,尽量不给别人带来麻烦。在帮扶人的鼓励下,他抓住国家利好政策,积极谋生创业,先后发展生猪、渔业等产业。为帮助廖世欧解决产业发展的资金困难,帮扶人伸出援助之手,帮忙承包鱼塘。 2017至2018年,由于渔业养殖技术欠缺,鱼塘在高密度饲养下出现大量死鱼,造成极大损失,廖世欧对养鱼逐渐失去信心,但始终不肯放弃。“从哪里摔倒就从哪里爬起来。”这句话深深地刻在他脑海里。2019年,廖世欧通过网络学习养鱼和养猪技术,养鱼村掌握了控制放养密度、投喂青草青菜秸杆等绿色喂养方式,实现了成本低、风险低、肉质好、高利润,在自产自销的情况下每亩塘效益在5000元左右。此后,他不仅还清了债务,还让家人过上了安稳的生活。 “弯腰干活的人,反而把‘腰包’挺直了!”村民胡爱莲对他竖起大拇指。 墙绘增色 乡风润心 除了发展养殖产业,廖世欧还有一个爱好,那就是画画。拥有多年影视动画学习及制作经验的他,画功扎实,不仅能把热门电影里的人物画得栩栩如生,还能把村里的老人画得惟妙惟肖。 2020年实施乡村风貌提升工程时,和睦村想用墙绘妆点环境,却苦于找不到画师。廖世欧得知后,主动向村委会毛遂自荐。刚开始,村民对他的能力表示怀疑。“他连走路都困难,能画好墙画吗?”面对质疑,廖世欧没有退缩。他背着画具,一步一步走到墙边,从起稿、勾勒到上色,每一个步骤都认真对待。身体因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而疼痛加剧,但他只是稍作休息,又继续投入到绘画中。 不久,一幅“一家三口和睦相处”的温馨画作跃然墙上,旁边是苍劲有力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有“共产党好”四个大字。笔触或许不完美,但饱含对党的感恩和对幸福生活的歌颂,画面质朴纯粹,让人为之动容。这幅墙画温暖了整个村子,村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 廖世欧的奋斗历程,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数普通人拼搏的缩影。从被命运“折叠”的贫困户,到执笔振兴的“乡村画家”,廖世欧以塘泥为调色盘,将人生的苦涩酿成艺术的甘甜。在武宣县,无数个“廖世欧”正弯腰播种、昂首作画——他们用弯曲的脊梁托起乡村的挺拔,让水墨丹青在青山绿水间流淌出乡村振兴的韵律。 如今的廖世欧对自己的生活很满意,脸上时常洋溢着笑容。在党委政府的帮扶和自身努力下,他的养殖规模逐渐扩大,收入也稳步增长,年出栏生猪40头,鱼塘年产量超1500公斤,年收入突破5万元。他将自己的养殖经验无私地传授给村里的乡亲,采访中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人不能忘本、心不能忘恩,我不能忘记党和乡亲们的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