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合山市岭南镇里兰村文化广场霓虹初上,大岭屯村民黄献玉正随着激情四溢的音乐翩然起舞。“平时我们干完农活了就抽空来排练,既能锻炼身体,又能给村里增添些热闹。”她笑着说。 里兰村民爱跳舞,为此,去年12月还举办了一场“村舞”友谊交流赛,吸引合山市各村屯231名舞蹈爱好者参加。村民从田间地头走上绚丽舞台,以村为媒,以翩跹舞姿展现新时代农民自信自强的精神风貌。如今,里兰村像黄献玉这样的舞蹈爱好者越来越多,文化广场成了大家丰富精神世界的“第二家园”。 在乡村振兴版图中,“塑形”与“铸魂”同频共振。去年以来,合山市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方面持续完善乡村文化设施、举办文化活动,“塑形”建强文化阵地;另一方面通过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移风易俗,“铸魂”涵养文明乡风。通过“塑形”与“铸魂”双轮驱动,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质增效。 走进北泗镇新型公共文化阅读空间,整齐的书架上摆放着各类图书,不少村民正在认真阅读。“以前农闲只能刷刷手机,现在可以到阅读空间学技术、看小说,日子有滋味多了。”村民陈小艺说。据了解,该阅读空间藏书3000余册,涵盖文学、科普、农业技术等多个门类,成为广大群众获取知识的“精神粮仓”。 近年来,合山市加快完善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公共文化体系,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农家书屋等阵地,创新开展“理论宣讲+壮师剧”“村BA+民族团结”等融合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文化服务,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精神文明素养,提振精气神。2024年以来,合山市累计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400余场,受益人数达11.5万人次,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文化种子”正在百姓心中生根发芽。 文化设施的完善,催生了更深层的精神变革。谈起河里镇马安村的变化,该村党总支部副书记谭罗言坦言:“红白事比阔气、讲排场的少了,厚养薄葬的多了,群众的生活方式越来越文明健康。”通过推行移风易俗“三个统一”工作法、成立红白理事会,马安村的风气明显有所改善,村民思想观念发生转变,陈规陋习在春风化雨中悄然消融。 作为自治区文明城市,合山市持续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打造“合美乡风 文明光热城”品牌,将移风易俗“五个统一”纳入村规民约,创作快板、三字歌等通俗易懂的宣传作品,常态化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用群众身边的榜样积极引导,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如今,行走在合山的乡野间,既能看见农家书屋里求知若渴的身影,也能听见移风易俗劝导队的亲切乡音;既能看到文化广场的翩翩舞姿,也能接触到见贤思齐的榜样力量,一幅“形神兼备”的乡村振兴长卷在红水河畔徐徐展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