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今年春季持续发展的旱情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严峻挑战,我市充分发挥糖业、农业农村、水利、电力、气象等部门高效协同机制,以“科学调度+精准施策+智慧服务”组合拳打通抗旱保耕全链条,为农业生产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4月22日上午,在兴宾区良江镇塘权村的田间地头,种蔗大户周广波在糖业部门技术人员的专业指导下,运用水肥一体化等节水技术,有条不紊地对40亩旱地甘蔗进行灌溉。只见他轻轻打开水阀,水源顺着滴灌带精准地渗透到甘蔗根部土壤,让每一株甘蔗都能“吃”上“精细粮”。 “今年3月到现在我们已经进行了3次滴灌,效果确实好了很多。蔗苗比往年出得多,长得比较胀、比较绿。”周广波说道,“接下来还要继续滴水灌溉,把甘蔗种好、让苗长好,把产量提高,争取有一个好的收成。” 入春以来,受降水量显著偏少、气温持续偏高的影响,我市出现不同程度旱情。面对严峻形势,我市糖业部门迅速响应,组织人员第一时间深入田间地头,积极指导村民推广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等节水技术,为农户带来多项实招。同时,充分发挥制糖企业优势,构建起“政府主导+企业协同+装备赋能”的抗旱体系,全力保障甘蔗生产稳定。 “我市充分发挥桂中治旱乐滩灌区的灌溉效益,积极组织群众和糖企争分夺秒地采取各种措施进行灌溉抗旱。我们鼓励制糖企业自行出台抗旱扶持政策,目前制糖企业已经筹措并投入了700多万元用于抗旱工作。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们已经成功夺回了糖料蔗抗旱保苗面积43.8万亩。”市糖业发展局副局长韦秀敏介绍。 在良江镇小良村,抗旱行动同样如火如荼。南方电网广西来宾兴宾供电局抗旱服务队驾驶新能源电动车来到田间,手把手引导村民通过简单的接线操作,利用电动车V2G协议对外放电,将车辆的电能转化为农田灌溉动能,帮助蔗农精准灌溉缓解旱情。 
在良江镇小良村,蔗农抽水灌溉。(本报记者 韦 鑫 摄) “供电部门推广放电排插,可以带动2千瓦的水泵,50米的水管一个小时就能抽出30立方米的水。”甘蔗种植大户龙雄院说道,放电排插既好用又方便,尤其是不通电的地方,可以用新能源车供电。 来宾市供电部门将新装备、新技术与水肥一体化相结合,为打井灌溉地区灵活供电,井打到哪、电延到哪,保障蔗区糖料蔗生产水肥一体化基地建设落地,坚决扛起守好国家“糖罐子”责任。 “为解决抗旱移动用电问题,抗旱保灌服务队创新推广新能源电动车放电灌溉技术,灵活实现定时定量灌溉,精准延伸到旱情最严重的区域,最大限度缓解旱情。”南方电网广西来宾供电局市场营销部经理韦曦介绍道。 旱情发生后,市抗旱指挥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工作机制。市农业农村系统组织农技人员分组包片下沉生产一线指导抗旱,抢农时栽插,形成市、县、乡、村四级农业农村部门联动推进抗旱保春耕工作。乐滩建管局积极协调水资源,优先保障甘蔗种植区灌溉需求;水利部门科学统筹水库调度管理,加快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引导农户打机井取地下水;气象部门加强天气监测,抓住一切有利天气机会,积极开展地面人工增雨作业。与此同时,各乡镇(街道)也迅速行动起来,纷纷制定相应措施抗旱浇地,科学调配水资源,全力以赴保障农业生产,努力将旱情对农作物的影响降到最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