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宾网-来宾日报讯 (记者 韦 鑫) “5、4、3、2、1,发射!”4月23日凌晨,在兴宾区凤凰镇黄安村人工增雨作业点,随着指挥员的倒计时口令,一枚枚“气象利箭”——增雨火箭弹划破长空,为久旱的大地叩开甘霖之门。 “人工增雨作业是缓解旱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人工增雨并非‘无中生有’地创造降水,而是通过科学手段对具备降水条件的云层进行催化,以提高降水效率或增加降水量。同时,还需要根据天气条件,选择云层厚、云顶温度低、水汽含量较高的云层进行作业。”来宾市人工影响天气管理中心主任莫钧介绍道。 入春以来,我市降水持续偏少,气温偏高。自2024年11月起,气象干旱持续发展,最严重时全市均达到特旱等级,出现了较严重的冬春连旱。为缓解旱情,我市统一组织、协调、指挥,各县(市、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单位加强天气监测,抓住一切有利天气,积极开展地面人工增雨作业。 据统计,1月1日至4月23日,在全市6县(市、区)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站点,成功开展人工增雨作业74站次,累计作业25天,参加指挥和作业人员296人次。 根据增雨作业后的全市雨量实况评估,每次增雨作业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市的旱情,从而抑制旱情发展,同时对改善空气质量、降低森林火险气象等级也起到积极作用。尤其是3月11日至15日,开展的大规模市县联合增雨作业,忻城县、象州县、金秀瑶族自治县的北部地区累积雨量超过10毫米、局部超过25毫米(最大48.5毫米),其他地区雨量大部5~10毫米。 “接下来,我们将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抓住一切有利时机,科学、有序地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同时,进一步优化作业方案,提高作业效率,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地为大地送来甘霖,为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和人民群众生活提供有力保障。”莫钧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