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多地出现突破历史极值的降雨、水位等极端天气,如同一声声警钟,时刻提醒着我们:必须树牢应对极端天气的极限思维。在防汛减灾这场硬仗中,极限思维绝非危言耸听,而是我们战胜各类风险挑战的经验总结。正是凭借这种“从最坏处着眼,向最好处努力”的清醒认知,我们才能在一次次风险考验中打赢“有准备之仗”。 以极限思维筑牢防线,前提在于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加强风险监测和灾害预判,精准研判汛情雨情,及时排查风险隐患,全力做好宣传防范。同时,要强化气象、地质灾害等监测预警,运用互联网、手机、电视、广播等媒介,提高降雨、台风、山洪、泥石流等预警预报覆盖面,牢牢把握防汛减灾主动权,确保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 以极限思维迎战汛情,核心在于精准研判、迅速响应,深入研判本地区、本单位是否有未知的风险隐患,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如何积极有效应对。要强化监测、预警、值守,不断完善工作预案,提升应急响应速度,聚焦江河湖库、河流堤坝、尾矿库、险工险段和易发生地质灾害的重点部位,对存在的问题隐患再排查、再整治,切实做到险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以极限思维应对风险,关键在于强化保障、严阵以待,加强对洪涝灾害、地质灾害等各类灾害的认识,积极组织开展应急救护技能培训和逃生避险演练,提升防灾减灾综合素养。要强化物防建设,夯实人防基础,做好主动、提前、预防避让工作,在灾害发生时尽可能降低生命财产损失。要强化力量预置,根据洪涝灾害抢险救援需求,提前布防应急处突力量和物资装备,确保一旦发生险情能够及时开展水域救援、搜救解困、险情处置等工作。 当前正处于防汛减灾关键期,防汛形势严峻复杂。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极限思维,时刻绷紧防汛救灾这根弦,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把各类风险隐患考虑得更多、更深一点,把各项措施落实得更细、更到位一点,把各环节责任压得更紧、更实一点,尽最大力量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