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忻城县城关镇城中社区的西隆屯,只要提起黄振科,村民无不竖起大拇指。作为村民小组长,他没有工资,甚至还自掏腰包为村民办实事;他爱“挑刺”,总盯着屯里的“脏乱差”,用一次次实干换来村庄的美丽蝶变。 西隆屯是一个大屯,有1700多人。屯里还有3所学校,忻城县高级中学、忻城县实验小学、忻城县特教学校。2021年,原本还做生意的黄振科看到屯里的很多事情可以做得更好,于是萌生了竞选村民小组长的念头。当选后,黄振科将生意交给晚辈打理,自己全身心扑在屯里。屯里的那3所学校,放学时段路灯不亮、沟盖板破损,隐患重重。尽管社区资金有限,他仍多方奔走,向上级部门和企业申请支持,最终为屯里装上新路灯,重修沟盖板。“以前晚上走路提心吊胆,现在亮堂堂的,安全多了!”村民莫李波感慨道。 黄振科的“挑刺”是出了名的。他每天在屯里转悠,看到问题就记下来,带着村民一起干。 屯里有几条道路边的水沟盖板破损、塌陷,黄振科向有关部门申请维修,不仅将存在安全隐患的水沟盖好,还将原来的路面重新铺设,方便了行人通行。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在屯里的水沟全部盖上了盖板,还巧妙地把这些臭水沟改造成了“停车场”。“污水不臭了,停车也不愁了,一举两得!”村民纷纷点赞。 最让村民头疼的是通往“山背”耕地的路。过去,村民要么爬陡峭的“官道”西河坳,要么绕远路,运输粮食极为不便。黄振科决心修路,但启动资金仅5万元。他一边申请粤桂协作资金,一边发动村民捐资投劳。令人动容的是,施工队了解情况后,只收油钱,还把“盈利”的3万元捐了出来。两年后,一条平坦的水泥路贯通山坳。后来,黄振科又带领村民建凉亭、装路灯、种花木,昔日的险道成了休闲胜地。“这条路通后,大大方便了群众出行。特别是附近的六华村等几个村屯群众,现在都喜欢开车从这里进城。”城中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蓝先海说。 黄振科不仅非常注重屯里的基础设施建设,而且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在村容村貌上下功夫的同时,黄振科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表决成立专项基金,用于村集体活动和慰问奖励活动。重阳节给老人发红包,高考上榜学子奖励500-800元,应征青年体检通过补助500元,白事家庭慰问500元。2024年,屯里有19位学生参加高考,13人考上了大学本科。 虽然黄振科只是一个小小的村民小组长,没有工资,多数时候还自掏腰包办事,但他仍乐此不疲。他常说:“做生意算钱账,当村民小组长算心账。只要真心实意办了实事就能心安理得不愧于心。”黄振科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村民小组长的责任与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