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以来,象州县连续遭遇少雨、高温天气,旱情不断加剧,给春耕生产带来严峻挑战。面对当前形势,象州县委、县政府迅速行动,构建了“县级统筹、部门联动、乡镇主战、村组落实、全民行动”的协同作战体系,全面打响抗旱保耕攻坚战。 党政统筹,启动抗旱四级应急响应 今年1月3日,象州县下发《关于做好防旱抗旱工作提示》,要求各乡(镇)、相关成员单位树牢“防大旱、抗大旱”思想,做好防大旱、抗长旱的充分准备。1月23日,象州县抗旱四级应急响应启动,各部门迅速行动,积极投入到抗旱工作中。 期间,象州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研究、部署、推动相关工作,多次召开抗旱工作会议,强调要有效整合各方资源,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全县抗旱工作高效有序开展。同时,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靠前指挥,深入各乡镇实地调研走访,了解农作物受旱状况、水源储备情况,指导开展抗旱工作。 全民行动,8万余人次参与抗旱攻坚战 据统计,象州县11个乡镇遭遇不同程度旱情,其中部分区域水田因缺水无法按时插秧,农作物生长受到影响。为应对旱情,各地主动利用河流、水库、水塘等水源实施抽水灌溉,有效缓解农田旱情。 为了解水源总体情况,象州县农业农村局、水利局、应急管理局、气象局等部门和各乡镇党委、政府负责人带头深入田间地头,实地察看农作物受旱情况,以及河塘、水库等水源分布和蓄水情况,详细摸排各村灌溉水源和水利设施运行状况。同时,相关部门迅速组成5支抗旱服务队,其中县水利局分组出动120人次奔赴各乡镇,对85座水库进行摸排,了解水库的蓄水量、水位、设施等情况,为全县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提供数据支撑;县农业农村局组织多支农技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旱情摸排,因地制宜制定抗旱方案,在旱情严重区协调水利部门科学调度水库、山塘等水源,确保农业生产用水需求;县应急管理局投入抽水设备50台套、应急抢险车30车次、输水管3000米,深入村屯帮助群众抽水抗旱。 4月30日,在寺村镇崇山村,2套小型抽水机在水沟旁作业,将水源抽入稻田。待水田灌满水,就可及时打田,让农户能抢抓时节插下早稻秧苗。“前段时间很干旱,没有水种田,现在政府来帮我们抽水灌溉,真是太感谢了!”该村群众陈兰凤激动地说。 除了利用河流、水库、水塘等水源实施抽水灌溉,加快修复损毁的水利工程和及时清淤疏堵,也是保住水资源的重要方式。 在马坪镇其塘村水利沟渠清淤现场,村党总支部书记李凤平带头跳进渠道,“党员先上!”在他的带动下,30余名党员群众自带工具加入清淤队伍,让水渠重新贯通。 这样的场景在象州11个乡镇同步上演,成千上万的干部群众投入抗旱工作,维修渠道、新建拦水坝、打井……在机器的轰鸣和干群劳作的鼓劲中,宝贵的生产用水流入农田和耕地,浇灌面积总计16.03万亩。 “截至目前,全县投入抗旱人员8.3万人次、资金1515万元,调配抽水机1.39万台,修复渠道30.79公里,新建拦水坝27座,完成早稻抢种19.45万亩。”象州县副县长覃会雅坚定表示,“我们会继续以‘旱情不退、专班不撤、力度不减’的决心,确保5月10日前全面完成春播任务。” 科技赋能,构建立体化抗旱体系保春耕 持续高温少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及科技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象州县农业农村局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各乡镇,大力推广浅湿灌溉、水肥一体化等节水技术,组织抗旱技术培训32场次,指导农户改种耐旱作物1.5万亩。同时,积极协调制糖企业出台抗旱补贴政策,简化抗旱设备申请流程,帮助蔗农及时用上抗旱设备,抽水灌溉甘蔗地,应对旱情。 此外,该局组建了15支抗旱技术服务队,建立“班子成员包乡镇、技术骨干包村屯”责任体系,累计开展田间技术指导380场次,现场解决抗旱技术难题156个;通过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农业生产救灾资金,重点用于打井、抽水以及购买抗旱物资,支持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维护、清淤疏浚渠道等关键抗旱工程,已启用抗旱井242口、新打机井30口,调配抽水设备1.39万台次。 在水库旁、池塘边,抽水机昼夜不停地轰轰作响,争分夺秒将清水引入沟渠。而在高空中,“战斗”同样激烈。象州县气象局工作人员24小时紧盯雷达回波,以便抓住合适时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4月22日傍晚,象州县西面有降雨云团正在靠近。为抓住转瞬即逝的作业窗口,该局组织火箭作业车早早来到运江两旺水库边上待命。“咻、咻、咻”,随着火箭弹发射升空,30多分钟后,人工增雨作业成功实施,顺利降雨。 今年以来,象州县实施了14次人工增雨作业,较去年同期增加367%,为11个乡镇送上“及时雨”,缓解了部分旱情。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进行跨区域调水、增配抗旱设备等工作,加强农技指导和人工增雨作业,坚决打赢抗旱保收攻坚战,守好群众‘米袋子’‘菜篮子’,筑牢粮食安全底线。”覃会雅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