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在实体经济调研服务过程中,探索出“后盾单位赋能+工作队前线攻坚”特色模式,通过整合自治区工信厅、人社厅和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来宾市委党校等后盾单位资源,以“组团式”服务破解企业发展难题,以“链条式”协作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厅市企”联动助推产业转型 4月23日,我市与广西玉柴机器集团有限公司就广西泛铝件先进制造(迁江)基地—玉柴集团铝合金汽车零部件生产制造项目签订投资协议,标志着我市铝产业将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迈进。 据悉,自治区工信厅与来宾市政府联合组建的广西泛铝件先进制造(迁江)基地项目,是广西“串珠成链、织链成网、集群发展”的标志性、示范性项目,立足促进废旧金属资源循环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是厅、市、企联合推进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践成果。今年一季度,自治区工信厅给予我市3家铝企业资金支持共计706万元。 下一步,自治区工信厅、来宾市将继续加强联合招商,围绕整车泛铝件制造、新能源电池用铝件制造、新能源电动车用铝件制造、无人机用铝件制造、镁铝合金产品制造等5条产业链开展精准招商,招引更多下游铝产业项目落地实施;加快构建50万吨优质电解铝液、100万吨再生铝、150万吨合金铝液协同供应体系,力争到2027年末铝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2030年末突破500亿元。 “AI直播带岗”破解用工难题 为进一步巩固深化人社系统服务用工保障的成功经验做法,近期,自治区人社厅调研团队深入来宾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零工市场、人力资源服务实体经济工作站、公共就业服务直播带岗基地开展调研指导,推动“用工政企对接机制”加快落地。 据悉,来宾市直播带岗基地于今年推出了“AI数字人”直播带岗服务新模式,有效实现直播带岗服务24小时“不打烊”,为广大企业和求职者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就业公共服务。截至3月底,该基地开展招聘活动280场次,直播间观看人数累计91.21万人次;发布短视频2268条,收获简历2531份,成功帮助50余家企业招聘员工285人,切实为我市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 “政校企”协同赋能产业升级 近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与来宾市科学技术局及重点企业构建政校企科技合作联盟,以“企业出题+政府搭台+高校出智”的协同创新机制,推动科技服务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以技术赋能助推产业升级。 今年以来,我市聚焦“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落实科技“尖锋”行动,累计向自治区提出各类项目指南建议27项(个)。目前,6个项目建议列入自治区科技厅已发布的项目指南目录,获得科技项目经费支持2000万元以上。同时,提出“人工智能+”应用攻关项目需求建议2项、“智果”行动项目建议4项、集成电路和新型显示领域技术需求建议2项、先进新材料领域项目建议3项,预计争取到上级资金支持1100万元以上。 党校发力“献智献策”促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来宾市委党校与广西实体经济服务队驻市工作队创新建立了“实践进课堂+课题出对策”双向机制,为实体经济服务营造良好环境,提供智力支撑。如组织实施“实体经济发展老大难攻关课题”研究计划,将调研服务实体经济一线经验转化为干部培训课程;在培训班开设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等相关课程,提升党员干部“服务中心工作+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内驱力;形成《甘蔗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来宾经验》等5份咨政报告并获得市领导肯定性批示;联合攻关课题《加快构建来宾市现代化产业体系研究》,获得全市党校(院校)系统招标重点课题优秀结项。 目前,双方就来宾市碳酸钙产业物流成本降低方案研究、高性能纸及纤维复合新材料产业集群原材料保供研究等多个领域进行调研合作和新课程开发,共同探索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后盾单位赋能+工作队前线攻坚”是来宾市实体经济调研服务工作的又一实践经验。下一步,自治区工信厅努力争取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泛铝件先进制造基地若干政策支持,助力产业转型升级;自治区人社厅深入实施“惠企政策直达快享”行动,推动稳岗返还资金“免申即享”;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组建“政校企科技合作联盟”,助企攻关;市委党校打造“服务发展智库”,形成“1+1>2”的服务合力……这一系列举措,必将为来宾市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