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唐,快帮我看看,我家的网络怎么用不了了?”“小唐,你今天微信的步数霸榜了哦。”“阿妹,我家酸菜可以吃了,留一碗给你哦。”在桐岭镇和睦村,有一个叫小唐的女孩,成了村民嘴里的“万能人”,仿佛无论大事小情找到她,都能得到解决。 她就是唐婷,市委宣传部的一名普通干部,自2022年9月起担任和睦村驻村工作队员兼党总支书记助理。驻村期间,唐婷从“心”出发、用“行”实践,奔走于田间地头,扎根于群众之中,坚持以党建引领助推乡村全面振兴。2023年以来,在唐婷和村委干部及驻村工作队的共同努力下,和睦村获得全区“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单位、来宾市第二批“乡村振兴 五星争辉”星级村党组织、来宾市第二批红色文化村庄等荣誉称号,乡风文明持续提升,乡村振兴的底色不断增亮。 建强组织 筑牢乡村振兴根基 “农村党员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先锋力量。”这是唐婷驻村后最深刻的体会。初到和睦村,她将抓党支部建设、抓党员能力提升作为首要任务,扎实推进组织生活规范化,注重丰富组织生活载体和内容,让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心骨”。 为做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她协助村党总支部书记廖鹏实施“庭院党建+”屯级支部理论学习模式,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不断提高党员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坚持发挥“头雁”作用,引导党员参与乡村建设,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开展义务植树、水利清淤、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美丽乡村清洁等志愿服务活动,为民办实事、好事50余次,充分激活农村党员的先锋力量,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针对在村党员年纪偏大的特点,唐婷精心挑选相关读本或学习资料,为年老体弱、行动不便、居住分散的党员开展“送学上门”活动,确保“银发群体”学习“不掉队”“不缺课”,切实做到教育管理全覆盖、关爱帮扶常态化。 防贫监测 提升驻村帮扶成效 和睦村有脱贫户369户1441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工作任务艰巨。唐婷所在的驻村工作队坚持以“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为原则,重点聚焦脱贫户、监测户、低收入人群等特殊群体,跟着村干部走村串户、摸底排查,熟悉村情、了解民意,对全村脱贫人口实施精准帮扶。2023年以来,和睦村纳入监测帮扶11户35人,开发公益岗就业27人,推动落实产业奖补、区外务工补助、县内务工就业补助、雨露计划等各项政策补贴257余万元,进一步增强脱贫群众的内生发展动力。 哪家看病医疗开销大、哪家的小孩想读书深造、哪家缺少劳动力……唐婷在笔记本里写下的点点滴滴,成为开展驻村工作的重要指导。禄鸿屯脱贫户刘某某,因照顾患病的丈夫无法外出务工,家中十分困难,一度愁容满面。唐婷将其情况反映至村委,通过乡村公益性岗位政策为她安排了保洁员的工作,让她在“家门口”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 聚焦民生 绘就幸福生活图景 “和睦村教给我的远比我带给和睦村的要多。”在驻村的两年多时间里,唐婷早已把和睦村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和睦村村民也把她当作村里的一份子。 和睦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多,留守老人、儿童占比高。面对村里老龄化、空心化难题,唐婷在日常工作中重点关注“一老一小一困”特殊群体,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人和屯有一座由村民集资修建的老年人活动中心,但里面的桌椅板凳比较老旧,存在安全隐患。“唐婷去了一次后,就一直问我能不能把里面的桌椅换成新的。”村干部周伯琅回忆道。经多次实地查看、征求村民意见后,唐婷决定利用选调生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来更新配套设施,为老年人带来一个更加舒适、安全、温馨的活动空间。此外,她与驻村工作队积极协调派出单位和社会爱心力量,在春节、儿童节、重阳节等节日开展慰问活动,累计筹集资金4万余元,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困难家庭送去过冬衣物、米面油等物资;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村民需求为导向,举办义务写春联、“村晚”、“三八”妇女节趣味游园、义务植树、重阳敬老等党群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乡村振兴凝心聚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