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象州县总工会联合多部门面向教职工开展的“从倦怠到赋能”专题讲座走进运江中学,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互动问答等形式,为全校教职工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学。这是象州县总工会多措并举推进心理健康服务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县总工会紧扣职工群众心理需求,联合专业机构、整合社会资源,构建起覆盖全县的多层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通过创新精准化服务模式,持续提升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筑牢服务阵地 打造职工“心灵驿站” 近日,夏日的阳光洒进象州县总工会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沙盘治疗室里的心理咨询师正通过沙盘为职工张佑忠疏导情绪。曾被工作和家庭双重压力困扰的他,经辅导后坦言:“终于能睡安稳觉了。”这个于2023年3月成立的“心灵驿站”,设有心理检测室、宣泄治疗室、VR训练室等功能区,每周的星期四提供“一对一”预约咨询服务,至今已通过“线上+线下”模式为1455名职工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心理支持。 “我们一直把职工心理健康作为长期性、基础性工作来抓,希望将中心打造成为全县职工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缓解压力、调适情绪、舒缓心情、赋能心灵的服务阵地。”象州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总工会主席吴银燕表示,中心定位为“职工情绪调节器”,聚焦职工及新就业群体压力疏导需求,通过专业力量与标准化服务,成为职工“触手可及的心理支持点”。 创新服务模式 专业赋能与基层联动并行 除了日常提供心理健康疏导及咨询服务,在创新服务形式方面,象州县总工会持续开展心理健康团体辅导进基层活动,深入企业、学校等,普及自我解压、情绪管理、心理健康等专业知识。 工作中,象州县总工会以“精准化服务”为导向,双轨推进心理健康服务落地。一方面,联合专业机构开展“心理健康进基层”活动。2024年11月8日,在县工人文化宫的困难职工团辅活动中,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肖吉芳通过沙盘演示为职工疏导情绪,并现场设置心理咨询窗口同步为职工解难;2025年4月24日,象州农村合作银行在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的支持下,联合专业心理专家开展“情绪解码 正念赋能”专题心理辅导活动,50名青年员工通过“情绪显微镜”“心理调适工具箱”“正念赋能”等环节,在轻松氛围中掌握情绪管理技巧。“原本工作压力大、交流少,参加活动后身心得到了放松,和同事关系更融洽了。”参与活动的职工李慧平的心声,道出了众多参与心理健康团体辅导活动职工的感受。据统计,此类团体辅导已累计开展51场,惠及2550人次,职工反馈“压力缓解了,同事关系更亲了”。 另一方面,深化政企医合作筑牢专业根基。2023年9月,县总工会与县委政法委、自治区脑科医院签署合作协议,组建18人专业团队,提供测评、危机干预等服务,并通过定期驻点与远程指导,搭建“咨询—疏导—干预”全链条服务平台。同期启动的首期培训班吸引127名基层学员,标志着本土服务力量逐步壮大。 “这些培训课程非常实用,不仅让我学到了专业知识,还掌握了很多与他人沟通的技巧。”学员陈美芳颇有感触地说。 数字技术赋能 构建“指尖上的心理服务” 为突破服务时空限制,象州县总工会以数字化为抓手升级服务矩阵。依托“象州云工会”平台打造智慧心理模块,集成预约咨询、线上课程、心理健康测评等功能,实现“一键式”心理服务触达;工会驿站引入“小慧”数字人,提供法律与心理双重智能支持,形成“人工+智能”协同模式,让职工在工作生活中随时获得帮助。 截至目前,全县心理健康服务“专业团队+志愿队伍+数字技术”立体化服务网络已惠及职工、青少年5400人次。 “我们围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心理咨询与辅导、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健康文化建设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组建了一支由经验丰富的心理专家、心理咨询师和治疗师构成的专业心理健康服务团队。”象州县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银中辉说,自签约以来,该团队通过定期驻点服务、远程指导等方式,为全县职工、青少年等群体提供心理健康测评、危机干预、个案咨询等服务,搭建起一个集心理咨询、疏导、干预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从校园赋能讲座到企业减压课堂,从线下沙盘治疗到线上数字服务,象州县总工会正以多元举措织密职工心理健康防护网,让“心港湾”成为职工幸福感的重要支点。下一步,象州县总工会将推动服务从“普惠”向“精准”升级,重点扩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覆盖面,持续完善“全周期”心理健康守护体系,为职工心理健康提供更持久的守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