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至15日,以“一技在手,一生无忧”为主题的广西2025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在贵港市广西物流职业技术学院启幕。作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广西示范性中职学校的来宾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携“药膳文化”与“糖业匠心”两大主题亮相“民族文化传承”与“产教融合”展区,以技能展演与产业对接的生动实践,诠释了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使命担当。 这场由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的职教盛会,汇聚了全区4所职业本科学校、47所高职院校、259所中职学校,更吸引了东盟国家职业教育代表、行业企业嘉宾等近千人参与。 职教周活动现场,六大主题展区全方位展示了广西职业教育十年来的跨越式发展成果。启动仪式上,“非遗文化”与“技能展演”两大篇章交相辉映。壮锦织造、铜鼓演奏等非遗技艺与工业机器人操作、无人机编队飞行等现代科技同台竞技,古老文明与现代智慧的碰撞,引得现场观众赞叹连连。在主题展示区,智能实训设备、数字化教学场景吸引众多目光,职校学生现场演示3D打印、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等前沿技术,展现职业教育的创新实践。 走进来宾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展区,仿佛踏入了一片独具魅力的特色天地。来宾职教中心学校烹饪专业学生身着瑶族服饰,将金秀大瑶山的灵芝、石斛、黄精等天然草药与食材巧妙结合,现场制作出兼具疗愈功效与艺术美感的药膳食品。这些食品以瑶医“平衡气血、祛湿排毒”理论为指导,融入现代食品雕刻技艺,成为展区的一大亮点。 “药膳不仅是饮食,更是文化符号。”该校烹饪专业教师蒋棋良一边展示作品一边介绍,学校依托现代学徒制实训基地,开设中餐烹饪、食品雕刻等课程,并与当地药膳企业深度合作,致力于培养既懂传统医学理论,又精于烹饪技艺的复合型人才。 在展区另一侧,清甜的甘蔗汁香气四溢,吸引了大批参观者驻足。学生们手持雷公根与甘蔗,熟练地演示着传统榨汁工艺。 来宾市素有“中国糖都”之称,甘蔗种植与制糖产业是经济支柱。为精准对接这一特色产业,该校于2023年新增“制糖技术”与“化学工艺(碳酸钙方向)”两大专业,构建“田间甘蔗到终端产品”的全产业链人才培养体系。现场展示的甘蔗榨汁环节,正是学生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实践能力的缩影。 “从甘蔗品种选育到糖品深加工,再到碳酸钙衍生产品开发,我们覆盖了全链条技能培养。”该专业负责人表示,学校已与多家糖企共建实训基地,毕业生可直接服务本地制糖与碳酸钙产业升级。 “这才是‘接地气’的职业教育!”活动期间,市教育体育局副局长杨彩云来到学校展区,品尝了学生制作的甘蔗汁后连连称赞。来宾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紧扣“世界瑶都”康养文旅与“中国糖都”支柱产业办学,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量身定制”的人才支撑。 “学校将借力职教周这一平台,进一步深化与东盟国家的合作交流,推动‘来宾经验’走向国际,为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贡献力量。”来宾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校长罗肖洋信心满满地说。 从瑶医古方的创新传承,到一根甘蔗的“吃干榨净”,来宾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在2025广西职教周上,以小小的展台折射出职业教育服务地方发展的大战略。当药膳食品的清香与甘蔗汁的甜香在展区内交织,职教与地方经济共生共荣的发展之路愈发清晰。正如活动周主题“一技在手,一生无忧”所倡导的,学校正以特色专业建设为依托,为“中国糖都”注入创新动能,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书写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