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来宾市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业发展,大力推进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成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今年第一季度,全市累计接待游客940.23万人次、同比增长13.6%,实现旅游消费89.81亿元、同比增长16.5%;5月1日至5日,接待游客121.7万人次、同比增长17.15%,实现旅游消费8.65亿元、同比增长14.72%,文旅消费热力“爆表”。 探索“旅游+”模式 开拓发展新路径 5月17日,金秀圣堂山杜鹃花文化旅游节如期开幕,将持续至6月14日。期间,“广西金秀AI智能瑶药膳奶茶总部经济项目”等6个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涉及文化旅游、瑶医药大健康、生态特色农业等领域,总投资额达11.47亿元。 这是来宾市推动文旅融合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通过积极践行“旅游+”融合发展模式,通过多领域融合,不断发展工业旅游、文艺演出、研学旅行、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等新兴业态,构建起多元化、特色化的旅游格局,为游客带来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 如“旅游+文化”方面,深挖本土文化资源,依托传统节庆,打造兴宾区“千面蜂鼓万人舞”等系列文旅活动,推出众多特色艺术作品;“旅游+工业”方面,合山市将山水风光与工业文化融合,打造工业旅游地与研学基地,合山国家矿山公园获评第三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旅游+体育”方面,积极举办赛事、培育品牌,以武宣七星湖体育综合体为载体,打造文体旅产业集聚区;“旅游+康养”方面,推出多条融入瑶医药体验的精品线路,打造康养品牌;“旅游+研学”方面,挖掘多元资源,拓展研学点位,开发特色课程,2024年以来全市接待中小学生研学游客16.55万人次;“旅游+农业”方面,推动农旅深度融合,培育众多乡村旅游项目,打造出一批特色村镇与精品线路,截至今年5月累计培育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5个、自治区乡村旅游重点村镇11个、自治区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5个。 深化品牌建设 打造文旅新名片 品牌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我市通过培育创建文旅品牌,不断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 品牌创建成果丰硕。在金秀瑶族自治县,大瑶山盘王界景区提质升级工程稳步推进,还荣获“全国山岳型无障碍示范景区”称号,“风情瑶山 古韵庄园”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甜蜜来宾·耕读瑶山”纳入广西全域研学旅游线路。同时,我市启动金秀山水瑶城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武宣七星湖创建自治区级旅游度假区、金秀创建国家级瑶医药生态保护区、象州梦幻夜文旅街区创建自治区级旅游休闲街区等相关工作。 “龙头”带动效应显著。今年元旦,全新迎客的大瑶山盘王界景区迅速成为旅游热点,“五一”假期累计接待游客2.46万人次。景区的火爆,带动了金秀“五一”假期旅游市场的繁荣,全县接待游客19.86万人次、同比增长22.1%,实现旅游消费1.54亿元、同比增长21.37%,增速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强化要素保障 夯实发展新引擎 除了探索文旅融合模式、打造文旅品牌,我市还从招商引资、政策保障、激励机制、人才保障等多个方面着手,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积极开展驻点招商、产业链招商,2024年签约象州城市数字经济产业实景化运营等5个项目,总投资额6.8亿元。今年以来,多次组织代表团赴外地开展文旅招商推介活动,其中3月13日至15日赴广州、深圳、佛山开展“粤桂协作 旅游帮扶”文旅招商推介活动,以及赴贵州省和广西河池市开展休闲街区及温泉度假项目招商引资,积极推介来宾优质文旅资源和特色产业项目。 政策保障坚实有力。对列入自治区文旅产业重大项目库的重大项目实施专人负责,定期召开项目推进会,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持续加强对广西雅江(来宾)油茶小镇、忻城泮水庄苑大酒店、金秀文化旅游综合服务区等在库项目的服务;对于签约引进的金秀瑶玖黎养生小筑、金秀滴水村生态康养旅游景区等项目,加强与多部门沟通协调,推动项目尽快开工建设。 激励机制逐步完善。逐步兑现全域旅游发展扶持奖励资金,今年已下达第一批全域旅游奖励249.34万元至相关县(市、区)。在旅游基础建设方面,2022年至2024年,全市积极筹措3039万元支持提高文化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能力,用于“口袋公园”、市民舞台、盘古小剧场、高铁读书驿站等场所建设,营造良好的城区旅游环境。同时,用好用活各项惠企政策,指导项目通过申请政府专项债、文旅贷等金融支持措施,引进社会资本投入旅游业,助力旅游企业做大做强。 人才保障创新高效。创新培养“来宾文旅推荐官”,2024年以来共举办培训班8期,培养1500多人;网络直播“村BA”“村晚”和非遗展演等活动50多场,观看超200万人次;创作发布来宾美景、美食等短视频约3000条,总浏览量约5000万次。此外,举办来宾市导游和农村党员文旅业务暨乡村文旅人才培训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与能力,为来宾文旅产业注入新鲜血液和创新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