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初出茅庐的检修学徒,到接过沉甸甸荣誉证书的“全国劳动模范”,二十载春秋更迭,广西投资集团来宾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投来宾电厂”)副总工程师、生产技术管理部主任、设备管理部主任吴春雷以始终如一的信念与实干,实现了“电力设备全科医生”的成长与蜕变,诠释了新时代产业工人的责任与担当。 2006年,刚毕业的吴春雷怀揣梦想走进广投来宾电厂。当时,广投来宾电厂正处于长达16年的BOT管理阶段,1/2号汽轮发电机组核心设备的历年大小修始终依赖法国阿尔斯通总部专家指导,每次检修不仅须支付高额费用,更须接受外方全程监控。面对技术封锁,年轻的吴春雷暗下决心:“一定要让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人手里!” 自此,他开始了长达数年的技术攻关。白天,他化身“影子学徒”,记录外籍专家操作细节;夜晚,他不知疲倦,伏案翻阅英文技术资料,最终编制出500余页的《法国进口汽轮发电机检修工艺及质量标准》。 2013年,吴春雷率领团队首次完成机组自主大修。机组一次性启动成功,加上各项运行指标均达优秀水平,不仅宣告了机组检修技术主权的回归,更为企业节省每年数百万元外聘费用。 之后,吴春雷的技术“金钥匙”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登上了更广阔的舞台。在巴基斯坦赫维利电站等海外运维项目中,他带领团队以“广投标准”建立而成的技术体系,成为了海外项目的“金字招牌”。国外协作方竖起大拇指称赞他:“你是来自中国的‘技术使者’!” 入行二十载,吴春雷始终将技术创新视为推动企业绿色发展的核心动力。面对火电行业转型升级的时代课题,他在技术改造、智能运维和清洁燃烧三大领域持续突破,助力企业交出一份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的答卷。 针对广投来宾电厂老机组能耗高的“顽疾”,吴春雷带领团队大胆创新和尝试,编制出广投来宾电厂三改联动技改方案。通过他主导的技术改造,机组供电煤耗显著下降,年减排二氧化碳23.6万吨、二氧化硫199吨、烟尘2511吨,年节约发电成本约5000万元。 “产业要发展,就要学会搭乘技术东风。”吴春雷再次将目光投向先进的算法领域。他领衔研发出可预测设备故障趋势的智能预警系统,成功将传统的定期检修转变为精准的状态检修,大大提升了检修的安全性与效率。 同时,吴春雷带领团队与华中科技大学科研团队深度合作,攻克1/2号锅炉制粉和燃烧系统掺烧高挥发分烟(褐)煤改造等多项技术难题,在提高燃烧效率的同时减少污染物排放,为贫煤锅炉火电厂掺烧高挥发分烟(褐)煤打造了“国内样板”。 匠心何以传承?吴春雷与师父朱建林、徒弟谢金钊等人的“师徒接力”,给出了属于电力人的答案。曾经,身为“来宾工匠”的朱建林将技艺倾囊相授于吴春雷;如今,已是“全国劳动模范”的吴春雷,把“来宾市劳模和工匠创新工作室”的培训课堂从书籍、电子屏幕搬到机组里,用言传身教影响了一批批年轻徒弟,其中包括“来宾工匠”谢金钊、“能源工匠”彭宗旭。“一门四匠”的传承篇章早已超越单纯的技艺传授,升华为“择一事,终一生”的精神接力。 作为广投来宾电厂首席技术专家,吴春雷带领技改小组三年申领9项专利技术,荣获广西全面质量管理优秀QC成果特等奖7项、一等奖10项,他所带领的班组也被评为“2022-2023”全国安康杯优胜班组。工作室里满墙的荣誉证书,不仅记录着技术创新的轨迹,更见证着吴春雷以“传帮带”将个人积累转化为团队战斗力的无私奉献。 更重要的是,吴春雷从未忘记党员的担当与责任。糖业是来宾市的支柱产业,而广投来宾电厂则是市工业园区唯一的热源供应中心。作为供热设备管理负责人,吴春雷肩上扛着糖产业生产的能源保供重任。2024年检修季,他扎根现场147天,及时整改设备隐患,成功避免可能引发的非计划停机事件,为糖产业生产经营输送了源源不断的热能。 2024年,广投来宾电厂集中热用户突破53家,年供热量突破220万吨,拉动用热企业形成100亿以上的产业规模,带动8584个就业岗位,为全市工业振兴和“甜蜜事业”带来更多希望。 谈及工作动力,吴春雷如是说:“能源保供越稳定,糖产业发展得越好,老百姓的生活就能越幸福,这是我作为党员和电力人最大的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