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武宣县思灵镇马山村,微雨空蒙,青山滴翠,甘蔗林里溢出的芳芬与成片的玉米地散发的香甜,氤氲成了壮乡朝雾里独有的清新气息。
在村党支部书记的引领下,我看到了马山村地标性的翠微。群山拥抱的大石山下,平川之上的两座山峰格外引人注目。一座形似健硕的马匹,历经千百万年的岁月,阅尽世间风云变幻,正信步引领在前。另一座稍小的石山,则酷似一匹可爱的小马驹,神态活泼淘气,它正昂起头,用那双好奇的大眼睛打量着眼前的山川谷地,看着变幻的山峦、烂漫的山花,还有脚下的沃野良田。它周身洋溢着友善的气息,惹人怜爱,更撩拨人忍不住要向前去亲近它、拥抱它、亲吻它。这惟妙惟肖的石山景致,令我由衷惊叹造物主的鬼斧神工。 我们行至马山村水库,一座土坝把两座青山相连。坝的里侧,群山环抱,800亩水面波光粼粼,澄澈的湖面倒映着青山,鱼儿穿梭追逐波浪,鸟儿惊飞打破宁静;水坝下游,水利沟渠流水淙淙,千顷禾苗绿浪翻涌,宛如一块巨大的绿毯,从坝脚一直向遥远的天边铺展。马山村委山汶村屯的白屋绿树,恰似画中的一笔浓彩,点缀在绿毯的尽头。 1965年10月,在县党委的领导下,马山水库开始动工兴建。饱受干旱困扰的山区村民无不欢欣鼓舞,不仅马山的村民踊跃参与,连禄新公社都有人来参加水库建设。彼时,山坡上工棚鳞次栉比,炊烟袅袅。男女社员按照军队编制作业,更诞生了青年突击队、女子民兵连、爆破打石队等中坚力量。水库大坝为泥土夯实的重型堤坝,在原始的生产力条件下,劳动现场采用人海战术,场面非常壮观。挑着竹箕担子送土的人一个接着一个,运土的独轮木车一辆接着一辆。赶着牛牯踏实土层的吆喝声与牧鞭声交响,百十来个石硪木、硪锤打坝基的号子声在山槽中回荡。数千人齐心协力的劳动场面,热闹而有序。 从1965年10月开工,到1966年2月大坝竣工,马山的男女老少几乎全员上阵,充分体现了壮乡民众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为铸就千秋伟业全力以赴的大无畏精神。 初夏的微风,带着禾苗清润的气息,吹拂着我们的头发,也送来了我们对马山水库回报当年壮族前辈艰苦付出的欣慰。 马山村,你村前平川上的小马驹啊,此刻,是否也同我们一般,心情澎湃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