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宾网—来宾日报讯 (记者 王明三 陈 霞 通讯员 盘 斌 盘俊成 刘 卓 黄彩萍 廖雨晨) 4月25日至26日,“大瑶山90年蝶变”学术交流活动我市举办。期间,80余名区内外高校专家学者、有关研究人员及嘉宾深入金秀瑶族自治县,重走费孝通田野调查路,探索边疆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 活动中,专家学者和与会嘉宾先后来到六巷乡六巷屯、下古陈屯参观费孝通寓所、费孝通大瑶山调查故址等地,追寻费孝通在大瑶山开展社会调查的足迹,感悟他情系瑶山、学术报国、志在富民的爱国情怀;深入金秀镇奋战瑶寨、金秀瑶族博物馆、金秀瑶医药博物馆等地,现场感受瑶族民俗风情,探秘瑶族文化魅力。 1935年,25岁的费孝通和新婚妻子王同惠深入金秀大瑶山开启最初的社会调查,之后他先后五上大瑶山,写下《桂行通讯》《花蓝瑶社会组织》《四十三年后重访大瑶山》《四上瑶山》《盘村瑶族·序》《瑶山调查五十年》等具有影响力的文献,对大瑶山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独到见解,并提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为研究我国民族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王延中说:“费孝通先生在大瑶山的调查研究,主要是研究大瑶山作为一个文化和汉族地区不一样的山地民族,它在生产、生活、习俗、信仰、文化等各方面的差异性。研究中确实在大瑶山发现了很多共同性的东西,发现了我们各民族之间相互交融的事实。” 费孝通先生亲属、费孝通研究中心主任张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雪玲,副市长陈勇峰参加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