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是保就业、稳就业的重点群体。我市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通过一系列实招、硬招,全力推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从就业指导到政策扶持,从招聘服务到兜底保障,全方位助力高校毕业生归“来”留“来”,为城市发展注入青春活力。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2025届毕业生赵之恒是山西籍学生,近日通过我市一所学校的教师岗位招聘考核,是高校毕业生归“来”留“来”的一个缩影。“这几年在来宾,感觉这座城市对年轻人的包容度很高,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体系也很完善,我相信能把所学知识真正用到实处。”赵之恒说,几年大学生活让他爱上了来宾,希望在此扎根成长。 近年来,我市以“政校企合作”为关键抓手,大力强化“学子归‘来’”服务平台建设。以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为试点,合作范围逐步拓展至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等8所高校,设立“政校企”合作工作站,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归“来”发展。目前,我市聚焦就业指导、人才招聘、人才培养、科技研发等领域,与23家企业展开全方位合作。 “我们通过搭建合作平台,为高校毕业生和企业牵线搭桥,让学子们看到来宾的发展潜力,吸引他们留下来。”市人才服务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卓少寒表示,人社部门一直积极向企业宣传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优惠政策,持续落实基层就业、企业吸纳、自主创业等政策,稳定“学子归‘来’”就业创业环境。今年以来,全市128家见习基地开发岗位345个,发放就业见习补贴344.325万元,为企业吸纳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依托“学子归‘来’”服务平台,我市开展丰富的线上、线下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人社部门通过政策宣讲“面对面”、现场招聘咨询等形式,将公共就业服务送进校园,今年上半年开展就业指导活动7场次,为320余人次提供现场就业指导。今年我市还计划招募“三支一扶”人员102人,报名人数达3089人,7月5日已完成笔试工作。 “这种就业指导很实用,让我对家乡的就业政策和企业需求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也让我坚定了回到来宾发展的想法。”南宁学院2025届毕业生韦丽红说。 为拓宽就业渠道,我市深入挖掘企事业单位人才需求,并结合留桂就业计划、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攻坚行动等,及时发布招聘岗位信息,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今年上半年,全市共开展招聘活动14场,其中网络招聘8场、现场招聘5场、“直播带岗”1场,组织442家用人单位携19363个岗位参加招聘,先后收取简历4479份,初步达成就业意向973人。 除此之外,对于离校未就业的本地高校毕业生,我市将继续加强跟踪服务,做好“1131”实名制服务(即1次政策宣介、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介、1次技能培训或就业见习);对脱贫家庭、低保家庭等困难毕业生,实施“一人一档”“一生一策”精准帮扶。 下一步,全市有关部门将持续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公共就业服务、困难帮扶服务、工作协同服务,助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