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刷个脸就能吃饭,政府每天还补助3块钱。”近日,在河西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谢有和老人端着热气腾腾的饺子高兴地说。河西社区老年助餐点是兴宾区人大代表持续推进的民生项目,为辖区60周岁以上特困老人及70周岁以上低保家庭老人提供“刷脸”就餐服务,让老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幸福食光”。 兴宾区人大常委会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立足民生痛点,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为重点监督议题,纳入2023年度工作要点。同时,成立了以常委会副主任为组长的专项调研组,深入辖区56个社区开展“解剖麻雀式”的深度调研。代表们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的“晨访+夜话”错时调研法,累计调研城乡养老机构14家、召开专题座谈会7场、收集群众建议56条,精准锁定“城区设施陈旧”“乡镇照护不足”“社区服务短缺”等症结,形成《关于来宾市兴宾区城乡居民养老服务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在兴宾区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获全票通过,推动当地政府将养老服务设施改造纳入民生实事项目。 据悉,兴宾区人大常委会自2023年起连续两年将养老服务纳入重点监督议题。同时,开展《关于来宾市兴宾区城乡居民养老服务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审议意见落实情况跟踪督办,建立了“审议意见+责任清单+进度公示”督办机制,将5类9项审议意见转化为可量化指标,形成“问题描述—责任单位—验收标准—完成时限”四要素的督办清单,闭环护航养老服务政策落地见效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在兴宾区人大常委会的持续监督下,兴宾区人民政府投入专项资金365万元完成社会福利院的消防设施改造,建成8个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实现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100%,护理型床位新增量较监督前提升126%……医养结合改革也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中,兴宾区福利院与兴宾区人民医院共建的医养结合分院,凭借“医养双轨运行”模式获评国家四星等级养老机构、自治区中医院医养结合示范基地,医养结合工作在广西广播电视台《八桂新风采》栏目播出,形成具有壮乡特色的养老服务样本。 “我们实行‘医疗+养老’双部门管理模式,按一级综合医院等级建设,在福利院设置医疗部和养老部两个业务部门。医疗部设门诊、住院等科室,养老部配置专业照护团队,建立病情稳定即转区的医养转换机制,实现治疗期住院、康复期转养的无缝衔接。”兴宾区五届人大代表、兴宾区人民医院院长韦庆说。 下一步,兴宾区人大常委会将持续深化“审议—督办—跟踪—问效”全链条监督,推动养老服务向品质服务转型升级,切实守护“银发幸福”。(韦妮萍)
|